为什么说时政积累对公考备考而言很重要呢?我们不妨来看几套国考真题。
【例1】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同年7月22-23日,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7)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2017年12月10日进行的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副省级申论试卷就是围绕人工智能和想象力经济展开的。
【例2】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各地积极开展一系列思想教育和宣传活动。
2018年12月2日进行的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地市级申论试卷的大作文主题就是“顺应时代、为国利民”。
【例3】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2023年1月7日至8日举行的2023年国家公务员笔试中,地市级申论材料中提到:这几年,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变化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面对一只只“黑天鹅”,很多人可能会从应对危机中总结出一个道理:面对“未知的未知”,我们必须增加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增强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于政府而言,这是一种担当,必须立足长期利益,致力长远发展。
材料中提到的政府应追求长远发展,和二十大报告中的思想,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不难从中得出结论:国考会反映出当前社会的热点趋势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国考又是省考的风向标,所以,对每个考公人来说,时政积累都很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针对公考进行时政积累呢?
1、关注官媒热评,把握关键信息
虽然新闻报道的数量众多,但我们要以考试为目的,所以信息来源的渠道一定要精准,建议以新华网、半月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这些主流媒体为主。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从中选择媒体平台,同时还可以注意:
①阅读频率: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调整,但尽量保证至少一周一次。比如全职考生可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热评,在职考生也可以一周一次集中梳理。
②阅读方式:注意做到详略结合,多个平台都提及的事件进行重点阅读,并将热点本身做好记录,如果还有精力,可把重点事件再进行搜索,看看其它媒体的相关报道,拓展思路。
③阅读重点:建议考生一方面梳理知识点,比如该事件如何定性、有什么意义、问题和措施,尤其对策部分可重点记录;另一方面梳理好词好句,比如官方的规范表达、名人名言、生动的比喻、有气势的排比句等。
通过这些学习和积累,我们也就培养了基本的“时政语感”。
2、聚焦重大政策,站稳正确立场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大纲中,关于申论部分,不管考生报考的是什么类型职位,几乎每一年都要求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行政执法类的考生更强调“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进行解决。
这就给我们分析作答提出了明确方向,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定位好公务员的身份,站在政府治理的角度和为民服务的立场;另一方面,解决的方式必须是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符合国家政策趋势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时事热点的积累,就不能脱离对国家政策背景的分析和了解。那么,当前考生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
①纲领性文件:比如,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对我国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是引领“十四五”建设发展的重要文件。
②重要性讲话:如领导人《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等。
③相关性法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很多关键领域问题的处理,离不开科学的制度设计,所以考生在梳理热点事件的同时,也需查找对应的法律法规,以便对时政有更全面地理解。比如关于电信诈骗,我国于2022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3、梳理相关真题,摸索赋分要点
说到底,复习是为了争取更高的分数,所以将时政与得分点进行关联,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建议考生注意:
①梳理真题话题:一般每套申论试卷会有一个大主题,而每则材料可能也会有各自的小话题,建议都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更精准对应上热点事件聚焦的各个话题。
②梳理答案要点:不同试卷出现的相同话题可以进行合并梳理,把相关题目集中到一起,根据答案要点总结出高频得分点。
③梳理材料信息:申论材料本身也是极好的素材来源,材料中的例子、金句等,考生也可以分话题进行记录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