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由河北一本通系列教材编辑部(徐燕)供稿。以下讲解的各种特性和巧妙的解法在一本通系列教材中都有非常系统的讲解,并在整个题型精讲和强化练习部分都可以看到一本通对此类难题讲解的巧妙之处,有需要的考生可预定一本通(预定地址:http://www.edu-book.com/tag/20)进行系统复习。一本通在编写中对行测各模块都尽可能做了细致的分析,使其解法更加实用,切实帮助考生提高在考场上的得分能力。
在很多考生的概念中,细节理解题大多是比较简单的,只要能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那就是与原文相符的内容,殊不知,出卷老师往往会利用考生的这点小松懈,在题目中设置一些小陷阱。
我们结合下面这道题来作一说明:
【例】(2015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
虽然知识产权本质上是程度不一的知识垄断,但是由知识产权引起的知识垄断情形中的“垄断”含义与传统的《反垄断法》中“垄断”的含义有很大区别。由知识产权引起的“知识垄断”,主要是指知识产权法授予的排他权;如果该种排他权导致了相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垄断,那么,“知识垄断”也包括这种市场垄断的后果。无论权利人对该种排他权“滥用”与否,都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权利人利用排他权逐渐控制相应的产品市场,造成反竞争后果;二是并没有控制市场,没有造成反竞争的后果。而前一种正是《反垄断法》可能要予以制裁的情形。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排他权会导致知识垄断
B.反竞争是由滥用知识产权引起的
C.知识产权本质上就是知识市场垄断
D.法律应对造成市场垄断的知识产权进行干预
【错误解析】
选D。A项对应第二句分号后面的内容,但文段中说“如果”,也就是说只是有这种可能,并不一定,所以A项错误。
B项的“滥用知识产权”,文段根本没有提及,错误。
C项对应文段第一句话,文段中说的是“知识产权本质上是程度不一的知识垄断”,而不是“知识市场垄断”,偷换概念。
D项当选。
【错解门诊】
题目要求找出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所以要从选项入手逐一去文段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如果能够找到出处并相吻合,那么该项正确;否则,该项不选。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为,考生没有把四个选项完整地看一遍,通过排除前三个就直接得出了D项为正确选项。这种做题的方法显然过于草率,比较一下D项和语段就可以发现,文段最后一句话说的是“前一种正是《反垄断法》可能要予以制裁的情形”,突出了“可能”两个字,而D项直接用了“应”,显然不对。
【正确解析】
选C。A项对应第二句分号后面的内容,但句中强调的是“如果”,也就是说只是有这种可能,并不一定,所以A项错误,排除。
B项中“滥用知识产权”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排除。
C项对应文段首句“虽然知识产权本质上是程度不一的知识垄断”,与原文相符,当选。
D项对应最后一句“而前一种正是《反垄断法》可能要予以制裁的情形”,文段只是说“可能”,D项偷换语气,排除。
有的考生可能会对C项的“知识市场垄断”产生疑问,认为“知识垄断”不等同于“知识市场垄断”,我们还是回到原文找细节吧。文段第一句提到了知识产权是知识垄断,第二句话提到了知识产权引起的知识垄断是一种排他权,而这种排他权会导致市场垄断,由此我们便可以知道,知识产权本质上就是知识市场垄断。
【指点迷津】
片段阅读中的细节理解题的作答要求一般为根据文段细节,判断选项理解是否正确。
该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下列各项说法正确(错误)的是;
(二)下列各项(不)符合文意的是;
(三)下列各项没有论及的是。
通常四个选项分别对应四个细节,我们在做这类题目时应以选项为方向,在文段中分别寻找这四个细节,逐个排查选项正误。
错误的选项一般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一)无中生有,选项内容在文中没有根据;
(二)打乱原有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并列关系、例证关系),或者强加因果;
(三)改变原有表述的程度、范围、确定性或者可能性,使得说法过于绝对,比如将原文中的“可能”、“往往”、“预计”、“之一”去掉,或者加入“只有”、“唯一”等词汇;
(四)偷换概念、时态、数量、话题等;
(五)概念混搭,即将文段中的多个并不存在逻辑关系的概念进行整合,以此迷惑考生;
(六)颠倒黑白,将正确的说成错误,将错误的说成正确;
(七)以偏概全,将原文中的“部分具有某种属性”说成是“整体具有某种属性”
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细心,不能犯与例题同样的错误,要确保各个选项都看一遍,防止掉进出卷老师设置的陷阱中。
>>> 点击可进入争议易错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