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公务员报考热等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杨士秋在接受采访时称,“公务员热”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是长期以来公务员报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各方面人才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操作公开透明,大家都相信和支持这个制度;其次是考试录用公务员实行集中统一招考,客观上形成报考人员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状况;再次是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不少行业竞争激烈,而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这也是众多报考者选择的原因之一。他表示,公务员岗位中有一部分职位报考人数很少,甚至无人报考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因此应冷静看待“公务员热”。
对“公务员报考热”,关注其背后原因比关注现象本身要重要得多。其实,当下社会出现的很多现象、诸多问题,其成因并不复杂,关键在于人们敢不敢、愿不愿直面之。敢于实事求是,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解决就有希望;如果总是有意无意回避或避重就轻,很多简单的问题就会变得复杂而难以解决。
对公务员报考热,其最主要的成因恐怕是不言而喻的。无非是,公务员岗位具有巨大吸引力,能够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更高的性价比,将报考热的首因归结于公务员考试的公开公正,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从制度和程序上,公务员考试确实相对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务员考试的公开公正,但这与报考热没有逻辑上的关联。如果一定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一些公务员岗位和其他单位的岗位遇冷,是不是都是因为报考程序不公开导致的?要为公务员报考热降温,是不是也要把程序变得不公开?
任何一个社会要保持其活力和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人才向最有效率的领域流动。在现代社会,最有效率的部门应该是企业,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也是企业,大量人才向企业流动,才能保持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力。大量人才削尖脑袋向政府部门涌动其实是一个危险信号。这个信号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缺乏吸引力,社会创新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下降,二是社会利益分配日益偏向不直接创造财富的政府部门。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大量人才热衷于享受和分配财富,规律告诉人们,这种好日子不会长久。公务员报考热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分配结构出了问题,从此入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