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字型题目常常出现在逻辑判断中,并和不同的题型结合在一起。它的表现形式是百分数、平均数、比例等。对于这类题型,考生往往是用均值法(即求平均数)、基数法(即分子、分母的变化)、极致法(即假设极端的情形)。这些解题方法确实能解出答案,但其方法很难让广大考生掌握,而对那些对数字变化不敏感的考生而言,理解都有难度。
本文就针对此种情况,强调我们可以不用数字思维来解答此类问题,毕竟这是逻辑判断题目而不是数字运算题目,从逻辑的角度来解答,突出逻辑的严谨和注意细节。
例1、一项对某市大学生运动会的调查结果似乎存在着矛盾,当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被问及在此次运动会上的名次时,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承接位居此次比赛的前20%如果所有参与调查的运动员说的都是真话,那么下列哪项能对上述想象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
A.并不是所有未回答者的名次都在百米决赛的前20%以外
B.其余40%的回答者百米决赛的成绩都在前20%之外
C.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有80%的人成绩不理想
D.百米决赛成绩较差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调查
解析:这道题看似是要求解决比例的问题,纠结于比例的变化,即解释为什么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承接位居此次比赛的前20%”,A、B、C三项也试图从比例的变化来解释。但这道题实质上考察学生对统计调查方法的理解;说白了,最能解释“60%的回答者说他们承接位居此次比赛的前20%”是统计调查的样本有问题;就是它统计的对象只是成绩好的,而没涉及到成绩差的。
例2、最近南方某保健医院进行为期10周的减肥试验,参加者平均减肥9千克。男性参加者平均减肥13千克,女性参加者平均减肥7千克。医生将男女减肥差异归结为男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比女性参加者重。
从上文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女性参加者减肥前都比男性参加者轻
B、所有参加者体重均下降
C、女性参加者比男性参加者多
D、男性参加者减肥后都比女性参加者减肥后轻
解析:这道题看似考察考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即根据男性平均减肥13千克、女性平均减肥7千克和所有参加者平均减肥9千克,推出女性参加者比男性参加者多;确实从均值法可得到正确答案。可大家注意没有,这是道归纳推理题,归纳推理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严密性,而严谨性和严密性往往体现在细节。大家注意没有,题干说的都是平均减肥了多少千克;而A、B、D三项用的是“都”。在逻辑中,“平均数”是推不出“都”,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直接排除A、B、D三项,得到C项,而不用去考虑均值法。
例3、新华大学在北戴河设有疗养院,每年夏季只接待该校教职工。去年夏季该疗养院的入住率,即全部床位的使用率为87%,来此疗养的教职工占全校教职工的比例为10%。今年夏季来此疗养的教职工中全校教职工的比例下降至8%,但入住率却上升至92%.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都有助于解释上述看来矛盾的数据,除了( )。
A.今年该校新成立了理学院,教职工总数比去年有较大增长。
B.经过去年冬季的改建,该疗养院的各项设施的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增加了对疗养者的吸引力。
C.今年该疗养院的客房总数不变,单人间的比例由原来的5%提高至10%;双人间由原来的40%提高到60%。
D.该疗养院去年的部分客房,今年改为足疗保健室或棋牌娱乐室。
解析:这是道典型的百分数的数字型题目,从数学的角度可以解出答案,但是难度非常高。一般考生难以解出,甚至有些考生难以理解。原因在于这个百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在变,很难理清两者间动态的变化规律。这道题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确实很难,但若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就非常容易了。这是道原因解释型题目,这类题的解题技巧是从题干中找出矛盾的现象,然后从选项中找出能解释这矛盾现象的选项。从题中,我们知道,这道题的矛盾在于百分数的变化不成比例,那么就只能从数字的比列变化来解释。而题中要求的是那一项不能解释这些数字变化,那我们发现B项说的是疗养院的质量改善,吸引力增加;这跟数字比列的变化没有任何关联,那自然无法解释这矛盾的现象。答案就是B项。
上面三道例题告诉广大考生对于数字问题应从逻辑的角度来考虑,而不应从数学的角度来做。数字型题目往往在逻辑判读的模块中,对于这类题,应从逻辑判断的题型体系来分类,注重用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来解答而非数学的思维来解答。
行测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2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