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要突出关键词
http://www.hebeigwy.org       2012-10-18      来源:河北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关键词作答是申论客观类题目答题的重要法则。关键词作答存在三个层次 :能够使用关键词;准确使用关键词;突出关键词。突出关键词作答是体现答题内在逻辑的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去粗取精--词句删减

  申论考试平均水平普遍偏低的原因在于:不会突出关键词,作答使用大量不能得分的空话、套话、虚化;虚词、语气词等情感色彩浓厚的词不宜作为申论客观题作答;大量词语重复使用,空占字数;语言啰嗦,掩盖关键词得分。申论作答应避免使用以上啰嗦语句。

  1.空话套话废话

  答题中出现大量的空话、套话、废话,会严重影响题目得分。大量的冗余词句会造成已有的得分点难以体现出来,挤占关键词的得分,导致答题不全面或材料信息要点挖掘不足,还会增加阅卷者的采分难度。

  例如:对比贵州和陕西干部下基层的做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考生A:

  “贵州和陕西都采取了干部下基层办实事的作法,从细节设置上来说,陕西省的作法更加严谨: 一是在活动主体上较明确,确定以年轻干部和涉农部门干部为主,一方面锻炼干部,另一方面增强综合办事能力;二是在情况反映上形成了”两表两卡一报告 <http://www.htexam.com/a/baogao/>“的系统文字资料,能够更好地显现农村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务员 <http://www.htexam.com/>办事效率;三是在督导机制上采取暗访的方式,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公务员的工作情况,保障工作效果。”

  该考生的答案看似清晰、合理,但在实际阅卷中,难以找到其得分点。使用的空话、套话、废话过多。在该考生的答卷中:

  “贵州和陕西都采取了干部下基层办实事的作法”。划线的部分重复题干,明显为废话;

  “一是在活动主体上较明确,确定以年轻干部和涉农部门干部为主。一方面锻炼干部,另一方面增强综合办事能力”该句话中使用了废话“在……上明确”,套话“一方面锻炼干部,另一方面增强综合办事能力”;

  “二是在情况反映上形成了”两表两卡一报告“的系统文字资料,能够更好地显现农村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在该句话中划横线部分基本上为废话,纯属多余。

  “三是在督导机制上采取暗访的方式,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公务员的工作情况,保障工作效果。”该句话同样使用了大量套话。

  该生的答卷看似结构合理。但是作为阅卷人评分,无法找到其得分的关键词,另外,大量使用空话、套话、废话,也使他的“活动主题、情况反映、督导机制”等关键词语不明显。另外,该考生使用大量的废话、套话、空话会导致其信息点不全。

  在该考生试卷基础上,按照关键词答题应该如下:

  “陕西细节设置严谨: 一、活动主体。年轻、涉农干部为主,提升实践能力;二、情况反映。”两表两卡一报告“发现问题多,提高办事效率;三、督导机制。反映真实情况,保障效果。”

  可见该生的答卷去除空话、废话、套话后剩下的只有81个字。可推测该考生没有充分利用材料作答。

  考生B:

  “两省做法各有利弊,贵州省做法更为科学合理。

  一、组织更合理。贵州按行政层级阶梯型配置,垂直联动,便于管理;陕西”市县乡“统一驻村,不便协调。

  二、机制更长效。贵州形成常态化机制,可持续性强;陕西市县乡单一配置,短期突击,易流于形式。

  三、监督更有效。贵州责任明晰,纵向督查,便于落实;陕西干部横向配置,责任监督机制不完善。”

  该生的答卷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能够从组织、机制、监督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而且对材料的提炼概括性强,包涵的答题要点全面,关键词突出。

  通过对考生A、B的答卷比较分析,可以充分的说明,过多的空话、套话、废话严重影响得分,如果考生字迹潦草,甚至有可能只给1分,或不得分。因此日常的申论答题练习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关键词答题,少使用空话、套话、废话作答。

  2.虚词语气词

  虚词的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三是无词汇意义。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

  申论作答用语必须是用词即达意。因此,虚词、语气词不能用于申论答题。大多数考生对于申论语言风格了解,却不会使用,在写作时往往表达过于随意,过量的使用虚词、语气词。

  例题1:

  题目:整治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目的和意义。

  要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分析深刻。不超过250字。

  考生答卷:

  “1、防止了土地的水土流失,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对土地的破坏,改善了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了土地,为固体废物的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2、有效的控制了二次扬尘的污染,减少了空气污染,从而为提高空气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减少疾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重新恢复了耕地,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新增了大量耕地,扩大了人均可耕地的面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该考生的答卷条理很清晰,分析比较深刻,但是使用了大量语气词“了”(14个)、“的”(16个),给阅卷人的感觉是语言不简练,用语不规范,缺乏申论素养。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关键词不突出,这会使得分值降低1-2分。

  去除语气词,提炼关键词后的答卷:

  “1、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地破坏,改善生态环境,为固体废物治理探索出新路子,有利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2、控制二次扬尘,减少空气污染,为提高空气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重新恢复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新增大量耕地,扩大人均面积,增加农民收入;

  4、维护农民利益,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效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通过对考生答卷和去除语气词后的答卷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观察到后者语句更为简练、关键词非常突出,得分点容易查找。

  3.重复词语

  重复是申论作答中常见的问题。重复主要有两种现象,其一,一句话中反复出现同一个词语,另一个方面一份答卷中出现大量的重复内容。

  例如:2012年联考题目

  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6,概括动物福利立法有哪些现实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考生答卷: “动物福利立法,对于动物产品产业发展,动物产品出口,人类精神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动物福利立法,保护了动物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动物产业的繁荣发展,因环境保护事业和动物福利产业的发展,为动物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二、通过动物福利立法,有助于动物产品出口,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运用动物福利条款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通过动物福利立法,有助于破解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有利于我国动物产品出口; 三、保护动物福利,是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标志,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动物福利立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只有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提供最大的效益。”

  这是2012年多省联考某位考生的答卷,字数超过300,明显不符合要求。导致其超字数的原因之一是“动物福利立法”、“动物”等词语重复使用。题干中问“动物福利立法有哪些现实意义”,就暗示考生“动物福利立法”这个词不再作为评分的关键词,应尽量减少使用。

  病句分析:

  “动物福利立法,对于动物产品产业发展,动物产品出口,人类精神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头已经明确说明“动物福利立法”,后面作答再重复提“动物”显得多余。简化后:“动物福利立法,对于动物产品出口、产业发展,人类精神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动物福利立法,保护了动物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动物产业的繁荣发展,因环境保护事业和动物福利产业的发展,为动物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因为在开始的总括句中已经提到“动物福利立法”,因此分句中没必要逐条列出;中间的语句“因环境保护事业和动物福利产业的发展”是对前面两句话的重复表达,应删减,以突出关键词。

  “二、通过动物福利立法,有助于动物产品出口,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运用动物福利条款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通过动物福利立法,有助于破解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有利于我国动物产品出口”。该句不仅重复前面的话语,而且答案偏离“意义”,过于偏重分析动物福利立法的原因。而且,前面的第2 小句“有助于动物产品出口”与最后小句“有利于我国动物产品出口”,完全重复表达。

  “三、保护动物福利,是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标志,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该句表达有问题,重复使用“一个”词语。

  “四、动物福利立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只有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提供最大的效益。”该句意义的作答中,对“和谐”三次重复。除“和谐”外,无法突显“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关键词。

  按照分析,将重复语句去除,微作调整后的答卷如下:

  简化答案:

  “动物福利立法,对于动物产品出口、产业发展,人类精神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护动物健康成长,推动动物产业发展,切实保护动物利益;

  二、打破发达国家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动物产品出口,提供法律支持;

  三、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体现人类教养,尊重动物生存权利,;

  四、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该考生答卷的基础上,删除重复语句,字数仅仅180个字,而且涵盖了考生的所有的答题要点。因此,答题语句重复,不仅掩盖答题要点,也不能将关键词呈现出来。还说明该考生的答题要点不全面。可以通过参考答案,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

  “一、促进动物健康成长、动物产业繁荣,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提高生产效益。

  二、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和动物福利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三、提高执行标准,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

  四、扩大道德关怀的范围,提升对生命的尊重度,提高人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

  五、保护动物物种及生态平衡,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

  六、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答案关键词突出,答题要点明显比考生的答案全很多。因此,语言简洁、不重复使用词句,是答题要点全面的必要条件。

  4.啰嗦语句

  啰嗦在《辞海》中的定义:“言语繁复,(事情)琐碎、麻烦”。申论答题啰嗦的意思不仅是言语繁复,还有语意重复,即同一意思使用相同或不同的话语,毫无逻辑的任意使用。

  申论答题语句啰嗦,其原因在于不会使用关键词作答,即使使用关键词作答,也会被啰嗦的语言掩盖掉,严重影响得分。

  大部分考生唯恐词不达意,语言啰嗦繁复使用,导致卷面不清晰,难以取得高分,这也是长期以来申论考试平均分不高原因之一。

  通过对三位考生对2012年北京市申论考试第1题的作答情况来进行分析:

  “题目: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总结现在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15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50字”

  考生A:

  “工程质量建设原因:一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够,工程建设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速度一样,中国各地区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工程数量激增,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数量激增的同时,忽视了按规律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二是工程施工方案不够科学合理。把目标定一切为经济发展,施工方缺少科学规划,监管方对于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纠正。三是社会现象所致。海量信息裹挟着各种价值观,冲击着每个人的头脑,人的焦虑情绪不断增加,思想浮躁,追求移位,缺少社会责任感,出现该合格的建材不合格,不能上马的工程上马了。”

  该考生的答案语言啰嗦,重复。关键词句的解析性语言过多,同一表达用语反复使用。

  病句分析:

  1)“与经济发展速度一样,中国各地区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工程数量激增,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数量激增的同时,”这句话极为啰嗦,作答时应该直接说明后面的问题,没必要填加大量的前缀语言。“忽视了……”这句话表意不明,过于啰嗦,在该题目的材料中,按规律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重视质量”,因此这句话用“忽视质量”一个关键词代替就可以表达清楚。

  2)“把目标定一切为经济发展,施工方缺少科学规划,监管方对于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纠正。”这句话啰嗦的很经典,我们通过字面看其混乱的顺序:“施工……监管……施工……”,主体反复交叉使用。

  3)“海量信息裹挟着各种价值观,冲击着每个人的头脑,人的焦虑情绪不断增加,思想浮躁,追求移位,缺少社会责任感,出现该合格的建材不合格,不能上马的工程上马了。”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价值观、焦虑情绪、责任感”,除此之外,其他用语基本上都可删去,该考生的其他啰嗦语句造成得分点不突出,减低分值。

  突出关键词。

  在该考生答卷的基础上进行简练,稍作修改,得出如下答案:

  “原因:一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够,工程建设追求速度,忽视质量。二是规划方案不科学。施工方质量造假,监管方管理不严。三是价值观缺失。公众情绪焦虑,社会责任感缺失”。突出关键词作答后,该考生的答案明显较少,可反推出其答题不全面。

  考生B:

  “一是工程建设速度过快。为赶工期,草率峻工;为保质量重复搞投入,重复搞建设,重复搞施工。二是工程施工监管体制不完善。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纠正不及时;对于选材把关不严,劣质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区;对于工程峻工验收中的问题缺少质量第一的观念;对于工程的投入使用的乘载规定不能严格执行,超标准,超性能使用问题突出;三是规划设计不够科学。投资增长速度过度过快;工程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动工建设,并边建设边申报,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四是政府对民众生活问题解决不力。对于涉及民众切身的经济、生活等问题关注不够,解决不力,导致民众不能合理按规定使用工程。”

  该考生的答卷与考生A相比,关键词相对突出一些,而且语言也相对精练,但是语句仍然比较啰嗦。

  病句分析:

  1)“一是工程建设速度过快。为赶工期,草率峻工;为保质量重复搞投入,重复搞建设,重复搞施工。”该句中“为保质量重复搞投入,重复搞建设,重复搞施工”的“重复”二字使用了三次,极为啰嗦,而且存在语句,为保质量重复施工是正确的。其语句啰嗦导致表达不明确。如果使用“忽视质量、重复施工”作答,既能够突出关键词,语言也简练。

  2)“二是工程施工监管体制不完善。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纠正不及时;对于选材把关不严,劣质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区;对于工程峻工验收中的问题缺少质量第一的观念”。

  主旨句啰嗦,该答卷就是针对题干中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所以“工程施工”去掉,留下关键词“监管体制不完善”即可。

  分析部分的三个“对于”重复,应去掉。三个分句虽然呈排比分布,结构相对工整,但是语言不简洁,关键词不突出。第一分句“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纠正不及时”,只留“问题纠正不及时”就足以说明该方面的原因;第二分句“对于选材把关不严,劣质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区”,只留“选材劣质,产品不合格”就比较全面的说明选材和产品两方面的问题;第三分句“对于工程峻工验收中的问题缺少质量第一的观念”,则说明了验收造假的问题,没必要用啰嗦的语言去表达。

  3)“三是规划设计不够科学。投资增长速度过度过快;工程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动工建设,并边建设边申报,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

  主旨句的问题是语言意思重叠,“设计”本身就包含在“规划”之中,不能并列使用,可以简化为“规划不科学”,突出了“规划”,也说明了原因。

  分句中问题较多。由于语言比较啰嗦,放在整体答卷中,找不到关键词。第一分句“投资增长速度过度过快”,“速度过度过快”的表达极其啰嗦,也不能清晰的明白考生要表达什么。仔细深思其意思,该句用“投资过热”来答题的话,即简单明了,又说明的“快”和“过度”的问题。第二分句“工程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动工建设,并边建设边申报,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二小句“并边建设边申报”完全多余,可直接删除;第一小句“工程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动工建设”的啰嗦之处在于已经说明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又阐述了问题的过程性,而题干只要求分析原因,该小句如果用“手续不全,急于开工”则关键词醒目突出;第三小句“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则是在重复该条的主旨句。

  4)“四是政府对民众生活问题解决不力。对于涉及民众切身的经济、生活等问题关注不够,解决不力,导致民众不能合理按规定使用工程”

  主旨句没有关键词,不是在分析问题,只是在啰嗦的就问题而谈问题。政府为什么问题解决不力,是政府的执行力有问题。因此,主旨句可用“政府执行力差”,既有关键词,也突出原因。

  分句更是在啰嗦的表达问题,该题要求分析原因,没必要说出原因产生的问题。

  去除啰嗦的语句,对其答案稍作加工、整理,突出关键词:

  “一、追求速度。草率峻工,重复施工。二、监管体制不完善。问题纠正不及时;选材劣质,产品监测不严;验收造假。三、规划不科学。投资过热;手续不全,急于开工。四、政府执行力差,服务不到位”

  将考生B的答案简化后,主旨句更加突出,结构更清晰,而且分析问题时关键词比较明显,易于采分。

  考生C:

  “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工程数量激增,而桥路垮塌、楼房沉陷、交通事故不断等工程问题不断涌现。主要原因:

  1、规划方:工程设计方案不完善、规划不合理。技术有限、选址欠佳。

  2、施工方:偏重速度,忽视质量。设备不全,选材劣质;手续不全,急于开工;无视安全,防护不当;不遵程序,草率竣工。

  3、监管方:监控体系不健全,执行水平低。

  4、维护方:维修不及时,排查有漏洞。

  5、验收方:隐瞒隐患,质量验收造假。

  6、使用方:部分车主无视管制、超载行驶,加剧安全隐患。”

  该考生的答卷关键词突出,没有赘余啰嗦的词句,涵盖的要点全面。

  综合分析三位考生的答卷。考生A最为啰嗦,考生B啰嗦程度较轻,考生C最为精简。考生应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完善自己的答案,熟悉掌握和运用关键词,突出关键词作答。

  二、重点突出--关键词位置

  突出关键词后,还要优化答题结构,将归纳性较强的关键词重点突出,这类关键词的位置安排极为重要。关键词醒目、突出的位置主要有两类:前置和后置。前置又分为段首与句首。

  1.前置

  国考、省考的许多题目要求观点明确。众多考生常问,观点怎么才能明确?不但要求有观点,更要将含关键词的观点前置,才能达到题目中“观点明确”的要求。除了观点之外,许多综合型题目,尤其是有机综合类题目,只有将针对问题或原因的概括性语句前置,才能使答案层次清晰。

  段首。许多题目设置在问题中包涵“问题”,最为明显的是概括主要内容类型的题目,这就要求用关键词在段首突出问题。

  例如:2012年上海A卷第1题。

  “题目:概括”资料1-4“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两位考生给出题目答案,答题的要点都比较全面,而且都使用了关键词作答,都谈到了问题、原因、对策,但是考生A与考生B,在答案结构的安排上不一样,具体如下:

  考生A:

  一、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很多问题。

  二、导致问题原因有:

  1、历史原因。底子薄,基础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使人民需求和社会生产的矛盾突出;2、社会发展原因。工业、城镇、市场、信息、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3、社会管理制度原因。制度设计不科学,落实不到位,分工不明确。

  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端正态度,增强紧迫感,全面认识问题,完善制度,落实到位,真抓实干,长期努力。

  考生B:

  一、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社会发展呈现失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性;工业、城镇、市场、信息和国际化等领域问题突出。

  二、原因:

  1、治理酒驾由于制度合理,宣传到位,高度重视,执法严格取得很好效果。

  2、禁烟条例因规定不清,职责不明,执行不到位,管理混乱,流于形式。

  三、对策:增强紧迫感,长期努力,加强管理,制定连贯、科学和有效的制度。

  综合比较两份答卷,语言都很精练,要点都很清楚。但是在问题、原因的层次安排和考虑全面性两方面,两份答卷有较大差异。考生A先总括宏观问题,然后是“原因+问题”,最后是对策。该结构安排的问题在于:表示“原因”、“问题”关键词杂糅在一起,在阅卷人有耐心采分的前提下,要往返寻找得分点,否则容易失分。考生B的答案先是给出宏观的成就和问题,并对问题有层次的展开简述,而且关键词突出醒目;然后借助材料中重点谈论的两个问题,分析“好”与“坏”的原因,最后给出对策。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考生B将问题关键词置于段首,层次更清晰。

  句首。关键词至于句首,指单一客观题或综合客观题的某一层次,分句中的关键词置于句首,以突出、强化关键词。以单一客观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题:2012年山东省申论考试第1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考生A:

  材料中反映了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政策、资金、法律、教育、民生、生态等许多问题。应解决:

  一、搬迁前,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二、搬迁中,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群众的权力遭到破坏,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问题;

  三、搬迁后,大量人口流入,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协调问题。

  考生B:

  一、政策问题。1、搬迁安置资金问题;2、对移民的管理、体制、规划设计、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3、异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

  二、经济社会问题。1、移民的生产、生活、就业、住房、教育问题;2、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问题。

  三、心理问题。缺乏归属感,导致的移民回流问题。

  四、生态问题。迁入地环境承受能力问题。

  考生A、B的两份答案,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考生A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答题,考生B按照“问题性质”分别概括问题。虽然都有一定的逻辑在里面,考生A的答案大段的摘抄材料,没有概括,关键词不突出,需要从每一句中去查找关键词,而考生B的答卷清晰合理,按问题性质归类,归纳概括性强,按性质归类的关键词置于句首,明确突出,易于采分。

  2.后置

  后置主要是将关键词放在分句的后面,这种答题方法并不常见。该种作答取决于材料的,一般情况下,材料比较凌乱,多是谈论一些具体、细微的事情,针对这些材料设置题目。

  例如:2012年北京市申论考试第3题:

  “三、给定材料中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请就政府如何缓解民众的焦虑提出对策建议。(25分)

  要求:对策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精炼,字数不超过400字。”

  对应材料4(只摘抄信息要点):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利益结构得到调整,很多人因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欲望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有专家认为,社会公众焦虑心态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必然,而引发公众焦虑的因素也是个各种各样的。

  服装加工行业竞争激烈,政策、资金、市场等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带来业务上的不确定性,加之现在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虽然有保险,但不知日后能否成为足够的保障。”……原来人们要求男人‘三十而立’,现在变成了‘三十而富’,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好像30多岁你还没富,你这辈子就没机会了。一旦被这样的成功模板驱使着,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

  ……县机械厂并入了市机械厂,刘军下岗了,十多年来,他的生活就像掉进了无底洞,心里还是没着落……2007年,6岁的儿子上学了,妻子又因病住院手术,家庭负担更加沉重,刘军的脾气越来越暴躁。……

  ……没有户口,就没有在当地领结婚证,就难以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将来孩子上学更是难题……高房价下,很多地方出台了住房保障措施,但是,外地户口人员多被排除在外,如果没有当地户口,包里踹着钱,也难以买房买车。……

  在同一座城市中,因户口不同造成用工壁垒、社保差异,待遇悬殊……由此带来的‘人群排斥’,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新的人群‘隔离’。……

  ……去年底,他去当地工商局办某项手续,折腾了两天也没有办完。后来托人找了个朋友,半天就办好了。……

  刚刚而立之年的小陈,一年收入近20万”,但他还是不满足,有车有房,但还是会说,同学开了几十万的车,自己才开七八万的;同学住的是几百平米的大房子,自己还住着两居室,心里很不舒服。……

  ……但是快节奏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是直接导致人们焦虑的主要原因,专家还需要审视……“

  摘抄的材料中,罗列了几个细微的案例,而且词语零散琐碎。但每一句话都包含答题信息和要点,这就要求先概括材料,再分类归纳。这一答题的内在逻辑就要求将归纳性词句后置,以突出关键词。

  参考答案:

  公众的普遍焦虑源于:社会急剧转型,生活节奏快,改革不断深化,利益结构调整,价值多元冲突。对政府缓解焦虑的建议:

  一、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大保险投入比重;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加大贫困补助、补贴;以完善制度。

  二、通过培育稳健的市场机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从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扶持国内中小企业,加强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环境;以保障就业。

  三、通过借助舆论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成功观、价值观,以引导教育。

  四、通过公平分配教育、经适房、公租房等公共资源;统筹区域发展,改革户籍改革,探寻适合本地的户籍管理方式;以统筹城乡,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通过转变执政理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搭建群众心理咨询和服务平台;以建设服务型政府。

  参考答案的每一分句,前面都是将材料信息要点进行了分类,最后突出归纳性关键词,如:完善制度,保障就业,引导教育,统筹城乡、服务均等化,服务型政府五类关键词均后置。

  申论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