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务员申论备考非常好的资料。
下面是网页阅读版:
半月评论
1 让宪法落实到新征程的每一步
新年伊始,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对宪法修改作出重要部署。党中央专门用一次全会来讨论现行宪法的修改问题,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次修宪的高度重视以及宪法修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宪法是社会发展与时代精神的产物,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次宪法修改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法治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40年来,根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不同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特点和实践需求,现行宪法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分别进行了4次重大修改。时隔十四年之后,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宪法又一次与时俱进,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更好地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维护宪法权威有着殊为重要的意义。宪法是法之统帅,是一国法律的“母法”和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十九届二中全会突出强调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重申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而且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便是对这一论断最为有力的回应。
在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责任人是公权力行使者。宪法获得权威的关键之一在于,直接行使各种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公权力的基层领导干部做到敬畏宪法、遵从宪法。
依法执政必然要求我们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树立宪法思维、维护宪法权威、遵守宪法规范、捍卫宪法尊严,真正做到依宪执政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就此,十九届二中全会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一段时期以来,存在一种宪法可有可无的虚无主义倾向。少数领导干部宪法意识淡薄,甚至认同“良性违宪”“违宪的现实合理性”。工作实践当中,宪法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为此,十九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并且号召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宪法观念,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自觉接受人民监督,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宪法法律实施作出贡献,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唯有人民尊重和热爱宪法,宪法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全国上下唯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我们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依宪治国。十九届二中全会要求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
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2 乡村振兴不可急于求成,不能机械教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部署。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是号角,是战鼓,也是机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尤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的历史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战略与策略、长期目标与近期规划如何衔接是必须要讨论的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基本原则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来看,中央计划分三步走,经过6个五年规划,用30多年时间才最终完成乡村振兴。如此之长的历史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一定不能机械教条,不能形而上学,也不可能现在就明晰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所有具体方案与步骤,而需要在实践中边摸索边前进,才能最终达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发展不平衡制约乡村振兴
现阶段正是中国史无前例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农村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沿海农村与中西部农村的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完成工业化,区域经济早已融入沿海城市经济带,从而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其建制虽然是农村,其经济活动却早已城市化,农村土地也主要用于二三产业建设而不是农业生产。相反,当前占中国农村绝大部分的中西部农村,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留守农村的农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收入。繁荣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与中西部农村形成鲜明对照。
二是具有资源的农村和缺少资源的农村的差异。工业向城市和园区聚集已成共识,仅靠农业不可能支撑数亿农民的富裕。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主要体现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有受惠受益可能的农民一定是在具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位优势或旅游资源的特定少数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占全国农村比重不超过5%。
一蹴而就想法不可取
占中国农村大部分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农村如何振兴?这些乡村振兴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美丽乡村”能否得到“美丽经济”的支持?国家支持能否得到乡村社会内部的响应?都是需要深入讨论的。
当前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尤其要防止线性思维,要懂得作为长期历史任务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辩证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一定要经历多次磨合,才能最终达到目标,所有希望一蹴而就实现乡村振兴的想法都是糊涂的,有害的,都是要防止的。
3 呵护创新“苗”,科技“撑竿跳”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8.59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2.7%,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江苏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的背后,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江苏正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开创“两聚一高”新实践,打开“强富美高”新局面。
让“外国货”贴上“中国标”
国货贴“洋牌”不稀奇,但日本富士电机为进入中国市场,却将自己的产品贴上江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的商标,借助常熟开关在国内行业的认可度,打开中国市场的销路。常熟开关年产值20多亿元,利税逾8亿元,其40%的高利润率源自科技产品的高附加值。它的代表产品CM系列塑壳断路器从1993年至今累计销售1600多万台,占国内中高端市场的20%。
雄厚实力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科研经费支持。每年3000万元的研发经费、12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25台自动设备、1155项电器研发领域专利。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的1600多名员工中,超过半数是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又占技术人员的50%。
江苏省自2015年起实施县域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常熟市、海安县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将工作重心放在科技创新链条的中后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落实、搞服务、造环境上,走出一条“政府重引导、企业来发力、市场起作用”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进入新阶段,粗放式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发展动力转换,让创新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海安县委书记顾国标说,海安县通过集聚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等,做好服务配套,让科技创新政策落地生根,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试点3年以来,海安县2016年工业净增开票销售的41.56%来自近3年的产学研合作,一大批创新成果助力传统产业提挡升级。在常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下降8.7%,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6.2%,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70%,设备投入占技改投入的70%。
盘活“家底”加快技术转化
全球领先的哺乳动物全脑内神经网络图谱技术、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机触摸屏技术、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技术……作为江苏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改革“试验田”,江苏省产研院探索“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模式,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打造研发产业链条。通过盘活原有的研发力量,让研究所的技术和市场对接起来,使其更快走向市场。
江苏省产研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以300万元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买断原始技术所有权,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技术。国内风电龙头企业对该技术投资,技术评估价值达8000万元,团队享有70%的权益。“想励才就要把所有权‘分田到户’给团队。”江苏省产研院院长刘庆说,产研院探索实施“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团队为主”的体制,实现研究机构和研发成果所有权主要归属研发人员,充分调动其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自2013年成立以来,江苏省产研院建设了37家专业研究所,研发人员近6000人,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2632项,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478家,在全球创新活跃地区建设了7家海外代表处,与哈佛、牛津等19所国际知名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全球选聘50位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
“我们就是要做高校院所不合适做、企业又做不了的事,打造专业‘苗圃’,冲破创新的‘死亡之谷’,让科学成果之苗长成参天大树。”刘庆表示,产研院聚焦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供给。
打造第四方平台让科技成果由纸变钱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京理工大学的王泽山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此次江苏共有5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总数保持全国第一。作为科教大省,江苏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如何与巨大的市场需求深度对接?
2017年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应运而生。
“要让科技成果由纸变钱,技术交易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执行总经理贾燕琛说,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就是要打造融合买卖双方及专业服务机构的第四方平台,解决技术交易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借由“互联网+技术交易平台”等,解决技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找不着”;通过“科技红娘”技术经理人及科技服务机构,帮助技术供需双方提高谈判效率和交易成功率,协调“谈不拢”;吸纳科技金融机构等提供持续的技术服务、资本投入等,解决“落地难”。
江苏高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解决AGV自主导航和控制系统中遇到技术难题时,通过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研发众包”平台“悬赏”公开征集解决方案。众包平台将难题推送至平台相关专家后,南京林业大学一位老师根据难题需求的各个参数,制定出低成本、高性能的AGV控制系统总体解决方案。经平台与企业审核讨论确认方案有效后,企业的难题被破解,该老师也收到了“赏金”。
截至2018年1月25日,该平台累计汇集信息数据203万条,供给数据4.16万条,需求数据0.95万条,平台点击量超42万人次,注册用户91万人次。
半月调查
4 树木过冬包“防寒服”,高价买“绿”为了啥
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奢靡之风减轻了很多,“大树进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但仍有一些地方热衷于贪大求靓,移栽一些不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种常绿树、景观树的倾向值得警惕。
树木过冬穿上“防寒服”
在北方某大城市郊区的培训中心,一进门就看到路两侧的树木被厚布捆扎起来,像是穿戴上了外套、帽子。这些树木大约1人高,从正门到主楼有50棵左右。据工作人员介绍,冬天气温低,要在降温前半个月给这些树喷上防冻液。“做不好秋冬季养护工作,第二年这些树就很容易死掉。有的树还要补肥,帮助其形成健壮的枝干和丰满的芽孢。”
在城市广场,常绿树种营造了优美的环境。但一到冬季,这些树种就都盖上了绿色的防风障,漏风的地方还得用草披敷好。
园林业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南方树种要在北方过冬必须套上“防寒服”、喷洒防冻液等,这些越冬“装备”价值不菲,养护成本很高。但即便如此,在如此呵护下,很多南方树种仍然熬不过冬天。
一位花木经纪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前年山东某地有客户向他购买12车法国冬青,每车七八千棵,每棵售价11.5元。该品种冬青四季不落叶。到了冬季,为提高其成活率,需通过喷洒防冻液、浇水防寒等方法对其进行保温,养护费用远超苗木自身价格。“即便采取防冻措施也不完全有效。”这位花木经纪人说,“过了一个冬天就冻死了三分之一,第二年我给他们又补了4车。”
除了常见的南树北运,北树南种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由于水土不服,北方树种在南方生长的养护成本也不低。一位花木经纪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曾向西南某省销售北方种植的北美海棠。南方多雨水,北方树种较为耐旱、怕水,因此北方树移到南方种需要做好排水,否则就容易淹死,需要增加10%的费用进行养护。“量大了,养护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迷恋名贵树种高价买“绿”
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违法采挖、大树进城的现象确实少了,但贪大求洋、南树北种等绿化奢侈之风却在一些地方刮了起来。这些行为脱离了园林绿化的本意。
引进所谓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名贵树木,在很多地方并不鲜见。曾有媒体报道,南方某海滨城市耗资800万元在两条道路旁种植罗汉松,平均每棵单价26万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以罗汉松为例,国内通常由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从日本进口到国内销售,运费就须十几万元至二十万元。据其介绍,东部一座城市曾经花费约60万元从湖南购买一棵紫薇树。一到冬天,就需要用木板给这棵紫薇树“搭房子”,将其围挡起来,并在木板外裹上塑料薄膜,用以防寒保暖。“如果养护不好,几十万就会打水漂。”
规划上的短命也导致树木挖了栽、栽了挖。比如,某地机场路两侧的上百棵香樟被挖出来后,花费七八十万元种植的一批新树,却依旧是香樟。究其原因,是以前种的香樟树太小,大的更美观大气。
近几年,多地发文严禁在造林绿化过程中进行大树移植等追求奢华、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行为。但是有的地方仍热衷“四季常绿、一路一景”等,有的还提出要逐步提高常绿乔木的占比,并列出相应比例。
因地制宜,生态节约
绿地对于装饰街景、美化市容、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等有重要作用,对于建设绿色生态、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不可或缺,但盲目引入大型树木,迷恋常绿树、景观树等观念应予以摒弃。同时要综合考虑绿化的经济性、适宜性、可靠性,并结合地方特色,而非照搬照抄、简单复制外地经验。
在资金的使用上,如何预防腐败也至关重要。如今,风景林荫路、湿地、绿化隔离带等建设在各地兴起,不少地方都迎来了工程高峰期,涉及金额庞大。如何防范园林绿化领域的腐败,成为廉政建设重要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建议,要出台重点工程的监督管理办法,在工程招标、施工监督、苗木进场、资金拨付、资料归档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严控廉政风险,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透明。
5 警惕!防止“扶贫帽”加剧产能过剩
作为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南疆四地州在光能资源条件好的乡村率先建设了一批光伏扶贫试点,为南疆数百万农牧民脱贫点燃新动力。但专家呼吁,工程后期应防止“一拥而上”,形成“休眠电站”。
光伏助力社会兜底
新疆策勒县策勒镇亚博依村,和南疆许多村庄一样,干旱缺水,产业基础薄弱,贫困发生率高达36%。2016年,新疆电力公司“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组协调光伏企业建起光伏精准扶贫一体化项目,目前装机容量166千瓦。
工作组介绍,项目发电量已逾5万千瓦时,收入4万元并全部转入村集体用于帮扶贫困户。今年,光伏电站预计收入18万元,按每户3000元计算,可兜底60户贫困户。
在光伏电站运行维护室里,亚博依村村委会主任阿卜力孜·阿力木指着电脑屏幕说:“这个绿色柱子越高,发的电就越多,村集体收入就越高,帮扶的贫困户也就越多。”经过数月培训,电站的部分监测维护工作交给了这个拿惯坎土曼(锄头)的农民。
随着光伏电站逐步产生效益,越来越多村民希望学技术。截至目前,200多名村民先后参加电工、焊接、计算机培训班,其中20多人签订了就业合同。
在喀什地区叶城县依提木孔乡塔勒克村,33岁的麦尼莎木孜·阿木冬一家5口多年来靠几亩薄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她说,安装光伏板后,仅两个月家里就领到720元,脱贫有了希望,自己每周都冲洗光伏板上的灰尘,提高发电效率。
光伏“虽美”,消纳依然严峻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8年1月1日后投运的光伏发电项目电价每千瓦时下降0.1元,2018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业界评价,调整在意料之中,下调幅度尚可承受,伴随技术创新、成本下降、电池转换效率提升,多数企业仍可维持合理利润。
光伏行业已经历两年的抢装热潮。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530万千瓦,同比增长4倍。
据新疆电力公司介绍,2017年前三季度,新疆光伏发电容量为908万千瓦,发电量近80亿千瓦时,增幅达53%。
截至2016年底,新疆电网年度消纳新能源发电量286.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8%。然而,受国内电力需求疲软、外输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新疆弃光比高达32%。在光伏扶贫重点发展的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当年弃光比均超过33%。2017年前三季度有所好转。
业内人士认为,在电力整体富余的情况下,2018年新疆新能源消纳形势整体依然严峻。
提防过剩产能戴上“扶贫帽子”
河北、山西、内蒙古等8省份相继公布,将2017年新增光伏建设指标全部用于光伏扶贫。新疆也下发关于抓紧编制报送“十三五”光伏扶贫计划的通知,引导和鼓励建设村级扶贫电站。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蒙永胜表示,光伏扶贫可为产业脱贫、社会兜底提供有效支撑,但应防止“一拥而上”,加剧产能过剩。
受访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可从四个方面推动光伏扶贫“健康壮大”。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有序铺开光伏扶贫项目。相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计划,按电源接入条件制订接入方案,与相关配套送出工程建设进度相协调。
其次,多方协调促进光伏扶贫电量消纳,努力扩展区内电力消费市场,鼓励扶贫光伏参与“电力援疆+市场化外送”“新能源替代自备燃煤火电发电”“新能源参与电采暖”等市场化交易。
再次,加快电力外输及配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目前,准东-皖南±1100工程、南疆750千伏骨干网架两项电网工程正加快建设。另外,新疆至巴基斯坦电力廊道建设已启动前期工作,未来新疆与周边国家电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或将为光伏消纳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最后,电力部门要把好项目验收关,防止部分企业借“扶贫帽子”加剧光伏产能过剩;同时建立后期运维管护机制,在“光伏村”加强日常维护宣传,确保扶贫电站达到预期使用年限和收益效果。
基层治理现代化
6 “本本主义”在基层:损了形象,伤了民心
上级工作部署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却要求基层“不打折扣”按方案严格落实到位;群众遇到问题反复投诉没动静,只要领导批示问题马上就迎刃而解;没有上级明确要求、细化实施办法,基层干部“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
半月谈记者近期在多地基层采访中发现,我党历来反对的“脱离实际的、盲目地凭书本条文或上级指示办事的作风”的这些“本本主义”乱象,仍然在一些地方存在。
工作安排脱离实际,却要求基层严格落实到位
省里要求2018年前完成旱改厕任务,到市里就提出在2017年必须全部完成,而且即便工作要求脱离实际,也必须严格按要求落实到位。这是东部省份一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近期向半月谈记者“吐槽”当地推进农村旱厕改造工程的遭遇。
“时间紧、任务重就算了,但上级部门提出的工作程序,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给基层工作平添很多时间、精力、资金成本。”这位乡镇党委书记说,市里要求旱改厕的施工方必须通过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选择有资质企业来做。事实上旱改厕项目点多面广、单个金额少,适合五到十个人的小施工队做,有资质的大企业都没有积极性。实际操作中只能镇上邀请大公司帮忙顶名投标,招标确定后再请小施工队操作。
另一个乡镇党委书记介绍,旱改厕要求一个农村片区农户家中全部安装“双瓮式”冲水厕所,但北方天气冷也容易上冻,一旦上冻,冲水管不出水、粪便也冲不下去,全部堵在便器里。加上农村没有配套排污管网,过去旱厕储粪池半年清理一次;改厕后每周都得清理,否则就污水外溢,“民心工程极易变成糟心工程”。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像这类旱厕改造工程中,上级统一规定工程实施程序、完成节点、改厕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与需求,背后都是“本本主义”在作祟,让基层工作很难开展、工作成本也大幅上升。
上述基层乡镇党委书记说,仅旱改厕走公共平台招标这么一趟程序,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标耗了两三个月不说,支付招标代理费就有约3万元,相当于20多家农户改厕项目投资,“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群众也有意见”。
中部省份一位村支书说,领导安排、指示必须严格落实到位,即便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他说,他所在村只有4户贫困户,不属于贫困村,但上级要求开扶贫会、报数据,他们都得照样参会、填表。
“开一次会来去一天时间,仅扶贫领域平均两天一次会,让村干部疲于奔命,很少有时间能够好好考虑本村实际发展。”这位村支书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任务确实多、杂,需要抓关键、抓重点,可上级领导抓的重点与本村实际情况不符合,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否则就是落实不得力,作风有问题。
群众反复投诉没动静,领导批示马上解决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除一些上级部门安排工作不顾实际、照本宣科,要求基层严格落实这种现象之外,一些基层干部遇到群众反映问题、提出诉求,长期晾着不理不睬,一旦有领导批示才立即行动,办理到位。这种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本本主义”现象,也伤害了不少群众的心。
家住武汉市汉阳区墨水湖畔的谭先生,发现湖畔绿道100多米长的栈桥上,有26组铁护栏年久失修,失去防护功能,成为湖边散步大人与小孩的安全隐患。
“我从2017年1月份开始向区长专线投诉,问题被推到街道解决;后来又反复投诉到市长热线,反反复复竟都没有找到责任单位来维修。”谭先生说,他前后投诉反映了一个半月时间,没有任何回音与动静,直到谭先生等待无果,就此“小问题”向武汉市市领导写信反映被批示后,施工人员很快就来到现场,对倾倒护栏进行更换维护。此事被武汉市纪委、武汉市电视台开办的“作风聚焦”栏目曝光。
事后,武汉市作风巡查组对接受群众投诉的汉阳区区长热线等部门进行走访发现,此前接到市民投诉后,区长热线都是将问题情况转给绿道管理责任方,得到回复都是问题已处理,居民很满意,对此也未进行抽查或核查;责任方汉阳控股集团表示,公司正在重组过程中,“管理中衔接出现了问题”。
参与走访调查的巡查员介绍,市民反映问题被搪塞,给市领导写信被批示后,相关部门才迅速采取行动,这反映出不是问题本身不好解决,而是面对百姓呼声的态度问题。
一些基层干部坦言,有领导指示才行动,没指示就按兵不动的“本本主义”各类表现,背后折射出一些干部“慵懒散”的主观心态,以及一些地方“唯上”的考核评价体系使然。做的工作领导不满意,就会被视为碌碌无为、毫无章法,这也是基层工作“让群众满意,不如让领导注意”,出现各类“本本主义”乱象的主要原因。
破解“本本主义”乱象需根治四大“病灶”
不少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工作安排脱离实际也要硬着头皮上,没有领导指示、实施细则就不愿干、不会干等“本本主义”乱象,给基层工作带来多重危害,要将其彻底杜绝需要根治四项“病灶”:
一是杜绝“部署教条化”。工作部署中,不能过于强调“一竿子插到底”“一根标尺看好坏”,应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基础上,给予基层合理调整、灵活处置的空间。
河南省太康县马厂镇党委书记赵春丽说,需要给基层干部一定的工作创造空间,让他们能围绕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工作优势,将基层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老百姓迫切盼望的问题解决好。
二是治理“干部慵懒散”。一方面应加大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作风巡查、溯源追责等方式,强化公务员队伍履职担当责任心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探索合理正向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等方式,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治理干部作风“慵懒散”,根治遇到问题“推拖绕”。
三是打破“唯上式考核”。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等专家表示,在针对基层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应该将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而非领导是否注意、是否满意,引导基层干部注意力“往下看”,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四是改变“出错难容忍”。让基层干部工作有信心、有底气,关键还得让“试错”“容错”机制落到实处。
尽管各地都已陆续出台干部改革创新“容错”机制,但一些地方仍然对干部“犯错”容忍度低。对于基层干部实际工作中因非主观因素出现的错误,应在及时纠错、补救中,对干部充分予以容忍、保护,真正激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
7 基层“创新”中的造词乱象
创新不够,材料来凑;总结没“新词”,工作档次低;地区部门各不同,表述提法很相似……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红头文件等文字材料中,令人啼笑皆非、不知所云之词充斥其中,一些地方出现“讲的人不走心、读的人不舒心、听的人不入心”。
1.三种形态,一种本质
近年来,在中央反“四风”、纠文风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的新闻报道、政府公文、领导讲话等文字材料中的官话套话少了,“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多了,文风有所好转。但需要注意的是,仍有一些基层单位的文字材料中,出现多种类型的话语乱象。
——“改头换面”型。一些地方“工作无创新,文字材料整”,多少年来同样的一项工作,每年年初换一个新提法,将文字材料“改头换面”,就当成“创新事项”了。
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例,某县就有干部联系群众、干部“户户到”、干部“双联”等多个提法。乍一看以为是不同工作,实则“换汤不换药”。
——“滥用新词”型。不管是“新常态”等中央提出的新术语,还是“打call”等网络新流行语,经常被滥用到基层各种文字材料中。
比如,“新常态”原本是经济领域术语,但近年来不乏“‘人机共存’将成人类社会新常态”“真抓实干成干部成长新常态”“基层民主新常态”“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等各种“新常态”,甚至把一些不良现象都归入新常态。
——“胡乱拉扯”型。山东某地干部引用当地俗语,提出“作风建设要‘头拱地嗷嗷叫’”,随后当地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头拱地嗷嗷叫’与‘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引发不少干部群众质疑。
专家认为,“头拱地嗷嗷叫”是当地描绘动物行为进而引申为实干精神的一句俗语,如此使用很容易让读者将这种动物与干部形象联系在一起,十分不妥。
2.只愿当“坐家”,折射“虚作风”
专家认为,一些干部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不调查不研究,脚力不到、脑力不到,写起材料来就只能在家里当“坐家”,对着显示屏冥思苦想,“不问群众问百度”,搞“创造”。
山东某县委政研室副主任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一年需要撰写的大大小小材料多达上百份,‘5+2’‘白+黑’都不够用,哪有时间下乡调研?只能是多多‘借鉴’别人写过的材料,‘东拼西凑’后修改几遍就差不多可以交差了。”
另外,一些基层单位“以开会落实开会、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根深蒂固,也是造成造词乱象的重要原因。
还有,“上级要求创新,下级疲于应付”也助长了这种风气。山东一名乡镇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多个上级部门考核乡镇工作时,都有专门的“创新事项”加分。但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基层许多工作又乏善可陈。为了考核加分,只好编造、美化文字材料来“创新”。
3.要想改文风,先要转作风
专家指出,各地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鼓励基层干部随机调研、脱稿讲话,并把干部下基层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经常性地联系基层群众,让干部熟悉基层,在倾听群众呼声、全面了解情况的过程中“耳聪目明”,掌握真情况、发现真问题、发表真意见、提出真对策。
另外,还要进一步减少“文山会海”,切实减轻基层文字材料负担。“上级机关要切实改变动不动就伸手向基层要材料的做法,坚决避免文牍主义,减少文山会海,切实把反‘四风’落到实处。”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
王忠武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各部门共享的信息数据库,借助科技手段为基层“减负”。并且,可以把不涉密的政府文件、讲话材料、工作总结等文件材料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教育
8 高校“代产业”流行:生意?火坑!
进入大学校园,意味着人生开启新的阶段,学子们在这里完成学业,同时淬炼品格、认识社会、学会选择……而如今,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些高校,部分学生把本该自己完成的学业课业外包给他人,代课、代考、代写作业、代写论文等“代产业”在一些校园里盛行,亟待引起重视。
无所不代,高校“代产业”明码标价
“高校代劳产业有统一规定的行价,一般代上一节普通课收费20元,专业课一节是25元,节假日补课一节收费30元。”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向说。
小向是该高校名为“×大服务信息交流群”中的一员,这个建于2017年2月的QQ群有成员近900人,主要是为本校学生提供各种兼职信息。小向平日课业较少,经常帮同学代课。他说:“群里有代课需求的同学很多,很多找我的都是‘回头客’。”
代服务运行之初是由在校大学生自行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作为交易平台,平台搭建完成后由建群学生不断邀请熟人或介绍有代劳方面需求的学生进群,实时在群内发布共享“代服务”信息。
除代课服务外,还有代写作业、代考、代写论文等服务也都是明码标价。
以代写论文为例。目前高校论文的代写渠道有两类:一类是通过中介推荐选择写手,一类是自行寻找写手。前者论文代写写手的写作水准较低,以满足顾客对于论文字数的要求为主,论文本身质量不高,收费多在800元左右。交易完成后中介收取75%,代写学生收25%。后者论文代写写手较为专业,写作水准较高,千字收费100元至120元不等,专业不同收费也不同。
“代产业”在一些校园内运行衍生出诸多中介服务。而随着代服务市场越发饱和,甚至出现代方之间打价格战的现象,一些“代中介”通过提供比行价略低的价格来确保自身订单量的有效增加。
小向表示:“其实这活可赚钱了,关键是咱没渠道,还得自己去揽顾客,否则收益会更高。”
“代产业”流行谁之过
惰性是大学生使用代服务的主要原因。“我在校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早上起不来而不愿意去上早课,可是学校点名制度十分严格,请假旷课的话都是会扣学分的。”大四学生小杨说,“为了偷懒我就请人代课。”
去年,已经开始毕业前实习的小杨更是将所有在校课业由“密友”代劳:“我不在校的时候若有考试,也是直接联系他替我去考。不要求分数多高,让老师知道我考了就行。”
专家表示,少数学校为了便于管理,把每天都排满课,同时规定不得请假,这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学生考勤找人代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校方和学生皆须承担责任。不能以大学内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教师教学投入不足、上课内容枯燥、学生实习就业压力大等为由开脱学生责任。”
不少学校和老师在预防和查处这种违规行为方面不够严格,以及网络的普及都为高校“代产业”的实现及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订单的产出再到接单的结束,交易中的每个步骤均可在手机上完成,学生顾客极易上手,保密程度较高。
代课学生小李说:“现在各种接单都很方便,发条消息一分钟就能和顾客把生意商量好,钱也都是直接打到我的微信或者QQ零钱里。”
风险潜藏,不容姑息
专家认为,大学的意义在于师生之间有质量的互动,大学教育直接影响社会人才质量的走向,高校代服务之风必须严管。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魏奇说,高校“代产业”流行,潜藏极大风险。不只是校园管理难度加大,更凸显部分学生诚信缺失。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认为,对于纯粹代劳性质的事情进行合理适当收费可以理解,但变质走偏的高校有酬代劳产业应制止。
减少代课的综合举措之一是提高课程质量。熊丙奇认为,我国一些高校存在教师重学术研究,轻人才培养的问题。于是当一些教师不愿意花精力投入教学,对教学采取应付敷衍态度时,学生也自然会以消极态度对待学习。
魏奇建议,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对参与高校有酬代劳产业的各方加大处罚力度;另外,高校自身需进一步规范上课、考试、论文过程管理,设立举报制度,查处结果和毕业就业等形成联动。
社会
9 堵!堵!堵!人车冲突如何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尤其是老旧城区的交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由于交通拥堵问题愈发明显,市民出行常常叫苦不迭。陕西省“因地制宜”地采取了红绿灯合理配时、加装感应“小黄灯”等一系列创新方法,在缓解交通拥堵状况的同时,提升了交通参与者的幸福感、获得感。
向人车冲突说“不”
在陕西省西安市北大街西华门十字附近工作的市民石浩岩,这两天突然发现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和放行方案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之前这个路口右转车辆经常和通过路口的行人同时放行,造成人车冲突。车如果不等人,那么就可能发生危险;如果等,那就影响右转车辆通行效率。”
现在再去西华门十字,情况则大不同:东西或南北方向放直行车辆的时候,右转灯是红色的,想要左转的车辆也只能进入待转车道准备左转,行人通过路口与同方向来的想要左转或者右转的车辆根本不会发生冲突。等到东西向或者南北向直行信号灯变红,行人信号灯也变成红色,此时东西或南北方向上的左转和右转车辆则会同时放行。如此一来,不仅确保过路行人的安全,而且还保证了车辆有序通行的效率。
以往在西安市北郊的南北向明光路与东西向纬三十街的交会处,明光路被中间的护栏隔成东西两个部分,南北过往车辆只能直行或右转,如果想要左转,需要到南或北的下一个路口去绕行。2017年10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打开护栏,除加装左转信号灯之外,还针对路口由南向北车辆左转数量远远大于对向车辆的情况,改变传统南北对放方法。根据科学测算,如此打开护栏并调整交通灯配时,能每年减少排放309.48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为城市增植1788棵速生杨树。
畅快出行面临三“痛点”
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政委李昌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汽车短时期内大量进入家庭,原有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先天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具体而言,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路权观念转变给交通信号灯管理带来新的挑战。2017年12月,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曾指出过西安市一些地方存在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合理的问题。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工程队民警李冯斌告诉半月谈记者,原来交通信号灯配时更多考虑车辆通行效率,现在随着共享单车等慢行交通群体逐渐增多,再加上西安市从2017年开始执行“车让人”政策,交管部门对路权分配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但受道路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仅仅依靠信号灯配时优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人车通行冲突。
其次,交通信号灯管理“多龙治水”。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工程队队长张延等人介绍,现在西安市接近一半的交通信号灯管辖权并不在交警手上,而是由浐灞、高新等开发区进行建设和管理,存在不能由专业职能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合理调优使用的问题。即便在交警管辖区域新建或改建交通信号灯,也要经城管、电力等多部门审批。
再次,道路附属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现实需要。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秩序处副处长贺晓宇等告诉半月谈记者,道路拥堵由方方面面原因造成,如道路规划设计与周边区域的定位和发展不匹配,十字路口安全岛、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道路附属设施缺失……
将交管改革推向“深水区”
为持续提升交通管理水平,陕西省相关部门拟从创新交通管理方法、健全交通管理机制体制以及持续推进交通改革等方面入手,在交通管理改革方面持续发力。
创新管理城市交通已成一种新趋势。在西安市西北大学北门路口,现在每当有行人穿越人行道,周围的小黄灯都会闪个不停。通过热感应原理,小黄灯有效保护了无信号灯控制路段的行人安全。据悉,西安市将在2018年建设50处小黄灯。此外,交警部门还希望探索“行人过街提示系统”“绿波带”(即主干道汽车只需要经历一个红灯,便能连续在数个路口遇见绿灯)等新的交管手段,最大限度满足多方交通参与者的出行需求。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副处长李泽廉等表示,希望交警能在道路附属设施建设、道路施工等方面拥有更高的参与度,获得和当前肩负职责相匹配的权力。
财经
10 “公路+”让天山南北乡村振兴奔跑起来
地处祖国西北的新疆是典型绿洲经济,800多个绿洲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天山南北,公路成为连接绿洲及乡村的生命线。从四条腿的毛驴,到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再到三个轮子的电瓶车和四个轮子的私家车、公交车,天山南北农牧民的出行实现了“三级跳”。
农牧民出行“三级跳”
去年7月的一天,位于中哈边境的新疆霍城县清水河镇二道河村突然热闹起来。62岁的马文祥听到屋外吵闹声后打开大门,只见男女老少骑着“电驴”朝着一个方向奔去。按捺不住的马文祥顶着烈日,骑着自己的“电驴”径直追赶“大部队”。原来村民都聚集在村子最后一段砂石巷道旁,紧盯着机器铺设沥青……
52岁的马文利在二道河村生活了30多年。在他的印象中,以前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刮风时尘土满天,出行只能靠毛驴和自行车。如今,柏油路两边是一排排新栽的海棠树,远远望去条条巷道干净整洁,粉墙红瓦犹如一幅清新的水粉画。
二道河村变了样。“驴的”盛行的日子渐行渐远,“电驴”、私家车和公交车当道的时代已然到来。
一条路富一片
截至去年底,新疆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8万公里,建制村通畅率97.49%,初步形成了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不仅改变了农牧民的出行方式,也成为大家的脱贫致富路。位于天山深处的哈密市天山乡,景色优美,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以前因道路难行,这里很少能吸引到游客,村民守望着一片“世外桃源”,却无法摆脱贫困。
自从沥青路通到村里后,私家车成了“常客”。天山乡三道沟村买合木提·哈斯木将房屋租给度假村,一年光房租就有2万元。他和妻子也在度假村里打工,每月固定收入达4000元,全家生活有滋有味。
“路一通,整个农村都活了起来。”天山乡党委书记张斌说,近年来天山乡积极扶持旅游服务类项目,旅游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
新疆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新疆投资488.75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3.94万公里,改善了240个乡(镇)、1900个建制村的通行条件,受益农牧民达455万。
破除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
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为破除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近年来新疆每年安排农村公路六成以上车购税建设资金用于南疆四地州农村公路建设。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阿克陶县恰尔隆乡,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牧民以放牧为主,经济来源单一。受益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如今越来越多在深山放牧的牧民,放下手中的鞭子,搭乘汽车、火车,到外地打工,实现脱贫致富。
49岁的恰尔隆乡牧民托合塔洪·斯迪克,这两天正打算再带着妻子到福建泉州打工。“原来从乡里到县城要坐十个多小时的车,现在220多公里的路程5个小时就能到。”托合塔洪说,“道路畅通了,咱农牧民的思想也更解放了。”
法治
11 手握百万个人信息,精准“围猎”老年人
非法窃取、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从中筛选中老年病患群体精准下套,通过电话高价推销“特效药”牟利……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公安局近期打掉两个作案手法类似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5名。
2013年以来,这两个团伙非法窃取、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近百万条,累计实施诈骗1.8万余次,涉案金额逾3000万元。
中老年病患信息“明码标价”
年过六旬的齐富贵(化名)患有多年的膝关节炎。2014年7月,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档治疗关节疾病的节目,不堪病痛折磨的他拨打了该节目推荐的药品广告电话,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电话另一端,话务员详细地记录下他的姓名、年龄、病情、用药情况。这条“新鲜”的个人信息,随后便以2元和1元的价格,先后被卖给两个诈骗团伙。而在后来2年多的时间里,齐富贵就被这两个团伙骗光了仅有的6万元积蓄,并背上2万元的债务。
“在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黑市,像齐富贵这样的一手信息最受欢迎。”喀喇沁旗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谢凤山说,这属于从未被其他骗子公司使用过的信息,电话接通率、诈骗成功率都较高。“当他的信息被多次出售后,价格便大幅下滑,最便宜的每条只要几分钱。”
“此次被打掉的两个团伙,非法购买个人信息最多的是王泽(化名)团伙。”旗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于洋说,王泽从网上购买大量快递订单扫描图、就诊患者信息,他主要挑选买过保健品的买家信息,这类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患者信息也以中老年病患为主。“王泽每月购买个人信息的支出在5万元左右,其笔记本电脑尚存未删除的个人信息电子数据多达80G。”
小伙冒充“老专家”,一个月骗到100万
与王泽团伙不同,郭磊(化名)团伙除了“网购”个人信息12万条外,还窃取了13万条。28岁的刘贝煌(化名)曾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郭磊2015年4月成立公司邀请他入伙。刘贝煌利用其工作之便,非法窃取个人信息13万条。
旗公安局刑警大队牛营子中队中队长衡宝军说,诈骗团伙雇佣大量话务员对中老年患者群体“精准下套”,高价推销所谓“特效药”。1998年出生的李富(化名)虽然是这两个诈骗团伙中年龄最小的话务员,但业绩突出,最多时一个月能骗到100万元。
李富说,打电话的时候,“我先告诉他们我是北京的,再问病情有没有好转。这时大多数‘客户’都会问我是否是某某医生,我就顺着他们的话往下说。”
于洋表示,这两个诈骗团伙共有话务员近60名,年龄多在二三十岁左右。为了把戏演好,他们在打电话时都故意压低嗓子,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老专家”。
据衡宝军介绍,这两个团伙销售的假药共计80多种,实际均为保健品,进价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不等,产品外包装标注对应的疾病多为高血压、糖尿病、风湿骨病等中老年常见病。这些产品经“包装推销”后身价大增,往往以进价5倍以上的价格销售。
诈骗背后套路多
为了把受害群众的钱财吃干榨净,诈骗团伙精心设计了骗中骗的套路。
“有‘客户’发现产品疗效不好后,就不再购买了。”李富说,为此,就用“能报销”的新骗术继续行骗。“告诉他们购买药品达到一定额度,农村‘客户’按90%、城镇‘客户’按80%的比例报销药费。一般‘客户’听说能返款,就会继续购买。”
办案民警前往齐富贵家了解情况时,看到他家摆放有七八十箱未开封的箱子,都是他为拿到“报销款”又买的药。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这两个作案手法类似的诈骗团伙长期疯狂作案,仅有证可查的诈骗就达1.8万次,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个人信息非法交易甚嚣尘上。群众在体检就诊、网络购物、寄送快递等日常活动中留下的个人信息,极易外流到“信息贩子”手中,成为“明码标价”的产品,进而成为诈骗团伙“围猎”的对象。基层民警呼吁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加强个人信息管理,严厉查处打击一批“信息贩子”。
保健品披着药品外衣,极易误导消费者。半月谈记者查看诈骗团伙用于冒充“特效药”的80多种保健品,其外包装与药品十分类似。如一款名为“特效腰痛宁胶囊”的产品,封面文字声称用于“风湿、腰腿酸软、腰肌劳损”等关节疼痛,仅在左上角标注有“保健食品”字样。办案民警表示,这类产品对中老年患者极具迷惑性,很多受害者最初都以为自己买的是“灵丹妙药”。
民生
12 扶贫不是单纯的救济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县中非贫困村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贫困村中非贫困户存在的心态不平衡问题已拉响脱贫攻坚新警报,如若处理不当,会使整个脱贫成效大打折扣。
网友千寻瀑讲述了自身经历:我们村就是非贫困村,扶贫之前,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自筹资金建村部和学校、修路、打井、安装路灯。我们一直是全乡基础设施最好的村,村民多外出务工、做生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自开始“大力”扶贫后,周边有五六个村都成了贫困村,连胡同都修了水泥路,新建了文化广场、活动室、卫生所、扶贫车间、种养大棚,安装了路灯,栽满了绿化树;反观我们村,除了通往贫困村必经之路的两条大街修了水泥路,其他还是之前的模样,村内街道还是十几年前修的柏油路,现在破旧不堪,雨雪天几乎无法通行,群众意见非常大,我们向乡政府、县扶贫办打报告申请修路,却因是非贫困村而遭拒。
现在我们的村支书七八十岁了,面对现状心酸又无奈,他经常跟我们说:“辛辛苦苦几十年,贫困村一步超过咱,扶贫啥时候能轮着咱啊?”
“销路不好就给区里包户领导打电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网友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贫困户评定过程不透明、含水分。网友千寻瀑留言称,贫困户隐瞒家庭财产、收入的情况不少,实际家庭有八九亩田,只承认有一两亩,实际家庭成员有外出打工的,却说去瞧病了、给亲戚帮忙了,实际外出务工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却说没挣到钱或者只有一两千,账面上难以算出实际值,在贫困户评定过程中求证难度高。
其二,对贫困户的帮扶有失公平。网友执念举例,我们市去年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面向贫困户子女,这让那些非贫困户子女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后看不到一点希望,让想回报家乡的大学生心寒。再者,事业单位多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如果让不适合的人侥幸上岗,对社会发展和孩子们的未来不利。
据网友志同道合留言说,他们镇里有个贫困户,好吃懒做,被评定为贫困户后,由区里主要领导包户,给他在路边买了套新房,还给他购置了整套茶叶加工设备。每年春茶期,这个贫困户就买别人的茶叶在自家卖,销路不好就给区里包户领导打电话,领导就动员各部门去买茶,周围非贫困户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其三,部分贫困户因懒致贫,越扶越懒,越帮越贪。网友喜宝说,一个贫困户,别人都早早起床上班或干活,他们一家却天天睡到日上三竿,现在人家是贫困户,属于精准扶贫对象,那更是懒得不着边了。网友北极之觞举例,他们村给贫困户购置了沙发、床、被褥、衣柜橱柜,甚至还粉刷墙壁,一位贫困户称不满意,原因是没给他刮瓷。
网友温度计认为,救济的根本在于解决那些无自救能力群体的生存问题,直接给钱给物以体现社会关爱而不指望其偿还,被救济者通常对施救者心存感激。
而扶贫从本质上来讲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帮助那些有一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群体,为其创造发展条件,被帮扶者除了心存感激外,更要用实际行动创造财富,努力摆脱困境并回报社会。
评定贫困户的过程应公平、公开、透明。
网友平淡中寻求幸福建议,应对拟要扶贫的村社进行全面公示,让大家都来评议。
网友曾贞建议,要仔细核查申请贫困户的对象的银行账款流水等信息,这样会减少扶贫无用功。
网友窗里窗外认为“以工代扶”能治好患“懒癌”的贫困户。比如,从事清理垃圾池、河道,养护公路等,由政府结算工资,贫困户自食其力,政府节省开支,非贫困户心理平衡,环境也变好了,一举多得。
贫困户的有序退出机制也应提上议程。网友无奈认为,有的贫困户已脱贫了,却还享受着各种贫困户待遇。
另外,网友可可提醒各位扶贫干部:不要害怕“无赖”上访,身正不怕影子斜,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我们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