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其它   
其它
2017年半月谈第24期_半月谈2017第24期文章汇总
http://www.hebeigwy.org       2018-02-02      来源:半月谈
【字体: 】              

  《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务员申论备考非常好的资料。

  下面是网页阅读版:
 
 
  半月评论

  1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有着感知居民美好生活最直接、最敏锐的触角,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重要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基层社区发展好了,政府存量改革和社会增量改革才能同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才有了根本保障。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必须推进分层治理。一些城市社区由于涵盖的地域范围广、服务的居民数量多,居民的人员构成、利益诉求、内部关联等往往复杂多元,社区归属认同、社区参与行动、社区内部共识往往不易形成。有鉴于此,一些地方政府近年开始尝试细分基层社会治理层级,以小区、楼门、胡同、网格等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以“微治理”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的“微循环”,不仅推动了基层社区治理的精细化,也有利于推动基层社区服务的精准化,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体系打下了微观基础。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不可忽视社会治理资金资源下移,“减负赋权增能”须并举。要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到基层社区,将更多的时间、精力、重心投入到基层社区。减少由于体制层级多、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等原因造成的资金资源配置与使用的低效低能问题。同时,也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

  减负是要进一步减轻基层社区的行政事务性负担,推动其回归自治本位;赋权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基层政府支持者、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为居民自治和协商共治做出一定的权力让渡、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增能是进一步提升基层社工处理社区事务、服务社区居民、引导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能力,使一线工作人员切实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力、权力和能力。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需推动了解民意的渠道下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推动了解民意的渠道下移,及时准确地把握社区中的民情、民需、民意。因而,除了鼓励各级党政干部走进社区,倾听基层群众心声、了解鲜活民意外,还要建立起相应的配套机制,如社区层面常设与非常设相结合、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真实广泛的民意表达机制;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的快速民意传导机制;迅速响应、及时反馈、层级条块部门间协同联动的民意回应机制;既有利于逐步提升基层工作效能,又有利于切实反映基层工作效果的民意评价机制等。

  此外,还要推动服务民需平台下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要降低社区服务相关信息的分散性,构筑起社区多元服务信息网,使老年人、残疾人等信息获取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能够共享信息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二是要提升社区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梳理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事项,并确保基层有承接相应事项的能力;三是要提升社区服务的时效性,提升办事效率、精简办事流程;四是要提升社区服务的精准性,以民需为导向,推动社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合理有序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乃至社区公共资源配置;五是要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获得群众支持。在此过程中,还要发挥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建立起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间“相互增能”的新型互动关系。

  在此基础上,要真正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还要处理好两组关系。

  既要倾听民意,也要推动民议。推动民议不仅有助于真实反映民意、充分汇聚民意、理性表达民意,还能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水平。这就要增进居民的表达意愿,紧紧围绕百姓最关心的话题,让居民有事可议,同时对于民议结果有所回应,避免“议了白议”;进而提升居民的议事能力,遵守共同的议事原则和议事规则,既倾听多数人的声音,也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表达;同时拓展居民的议事渠道,构建多元化社区协商平台,以民议减少分歧、以民议促进共识、以民议推动参与。

  既要满足民需,也要借助民力。在满足民需的同时,也需借助民力,推动社区居民思维方式由“我向社区要什么”向“我能为社区做什么”转变,并借此密切社区居民间的社会纽带、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为政府治理和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打下基础,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下基础。

   半月专题

  2  那些参与重大工程的科技工作者们

  2017年,一大批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的突破,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动力”;一项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正成为中国由大到强的新“名片”……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为中国“科技之光”闪耀世界默默奉献。

  中国科技成果井喷背后,

  那些默默奉献的身影

  “一剂青蒿素,拯救数百万苍生。”从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虽然年过八旬、荣耀等身,仍笔耕不辍。屠呦呦研究团队在开展青蒿素功效的拓展研究方面,仍在努力探索新领域,继续为造福全人类而奋斗着。

  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进行实地测产,我国首批耐盐碱水稻材料产量最高的达到亩产620.95公斤,意味着我国“海水稻”取得了又一重要突破。虽然已是87岁高龄,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海水稻”的研究。

  40年磨一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在打破大块铁基超导体高温极限的同时,一举拿下高温超导科研实验的最高峰,在新的世界纪录上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在赵忠贤看来,高温超导的研究只是一个小领域,他所做的一切就像一滴水,映射出17年来我国科技界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就。

  屠呦呦、袁隆平、赵忠贤……在以这些杰出科学家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的科技成果建设呈井喷之势。

  坚韧、严谨,打破重大工程“不可能”

  重大工程的跨越,来自于“中国方案”凝结而成的厚积薄发,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而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最能够体现我国科学家不畏困难、勇攀高峰,不负党和人民期望,奋勇向前的精神状态。

  港珠澳大桥——一座长达55公里的钢铁大桥飞跨茫茫大海,历史性地将香港、珠海、澳门连在一起。这座在中国交通建设史上被称为“技术最复杂”的“世纪工程”,一次次挑战着工程师的智慧和建设者的勇气。

  从动工建设到海中桥隧主体贯通,大桥的建设者们用八年时间,在挑战中不断摸索前行,创造“中国标准”,填补世界空白,打破不可能,让这条“蛟龙”跨于海上,使之成为中国迈入桥梁强国的里程碑。

  2017年5月25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成功正式完成穹顶吊装。“华龙一号” 的生产、组装涉及全国53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先后参与了项目研制和建设。

  “一种水泥的试验检测流程就长达9个月,一个土建项目每年可能面对数月的台风、高温挑战。”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处处长杨铭说,“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和过硬的技术团队,就不会有‘华龙一号’的按期完工。”

  自强不息,使命担当铸就中国梦

  重大工程建设的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顺利升空。根据计划,到2020年左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30多颗北斗三号卫星将星耀全球。

  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饱含着中国建设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在关系国家重大竞争力的国际合作中,我国往往难有对等交流,处处面临不平等壁垒,甚至受到技术严密封锁。然而,北斗人就像革命战士一般,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迎难而上,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自主可控。

  “中国航天早已不只是‘高大上’的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认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

  重大科技工程,从来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数年、数十年,一代甚至几代科技工作者们潜心钻研、奉献终生。中国科研工作者们敢为人先,坚定不移地为中国科技创新艰苦努力,让百姓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力量”。

  编后:科研工作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腾飞的中流砥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中国必将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平、引领世界前沿的重大科技研究和成果,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也必将在创造一项项新纪录、新历史的伟大征程中,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主力先锋。

  3  那些奋战在脱贫主战场上的扶贫干部们

  2017年,全国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这背后,是那些奋战在脱贫主战场上的扶贫干部们的默默付出。他们奔走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上,也走进了贫困群众的心坎里。

  踏踏实实干点事

  “老宋,来俺家吃饭吧!”傍晚时分,村民招呼着正在走村入户的老宋。其实,老宋并不老,刚四十出头。“叫你老宋证明大家没拿你当外人。”老宋美滋滋地说。

  老宋真名叫宋伟,是河南省农业厅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2015年8月,他来到河南省滑县任北李庄村第一书记。“没见面前,村里人都担心省城下来的干部吃不了苦,或是那种下来镀镀金就走了的。”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洪选说,村里条件差,乡里给宋伟专门安排了宿舍,可没过两天,他就拎上行李住进了村委会旁简陋的水井管理房。这时,刘洪选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个书记是真来干事的。

  踏踏实实为百姓干事的扶贫干部们收获的不仅是一张张亮丽的脱贫成绩单,更有老百姓大大的赞。

  在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乡付楼村,50多岁的村民郝金刚腿有残疾,独自拉扯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之前家里穷得连被子都不够盖。第一书记郭洁和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郝金刚翻修了房子,买了种兔,盖了兔舍。最近,郝金刚卖了一窝兔子,挣了1000多元。“啥是好干部?帮咱老百姓干实事的就是好干部。”郝金刚说。

  四川省平昌县双鹿乡利民村第一书记王良成,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实在亲戚”。

  “实在亲戚”是王良成用脚跑出来、用手干出来的。村民李成伦说,修路时,王良成带头开挖路基,手上磨起泡、长了茧。“在他身上看不见当官的影子,就像咱自家的亲戚。”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扶贫干部们要把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体的关心落到实处,不仅要有扶贫的本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对群众有真情实感。

  感情在扶贫中加深,责任变成了自觉。在扶贫工作中,扶贫干部挤时间去贫困户家串门,找机会去跟帮扶对象交心,不仅人扎在了基层,更把心留在了基层。不少扶贫干部感触颇深地说,带领百姓脱贫已不是肩上的责任,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深切愿望。

  有想法,敢担当,愿奉献

  不少扶贫干部反映,扶贫工作不是累,而是难,吃苦只是“最低标准”,更要懂政策、有想法、有能力,才能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夺底乡维巴村扶贫第一书记达娃旦增走访发现,很多贫困群众不是不想富,而是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为了给不同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他想方设法提供多种致富渠道,让每一位贫困群众都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如今,维巴村已变身“家富、村美、人和”的先进村。

  群众贫困往往受到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落后思想束缚,摆脱贫穷就要打破现状,敢想敢干。如果不敢担当,遇到问题畏首畏尾,决策时躲躲闪闪,就会让发展的机遇白白溜走,脱贫致富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重庆市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有肉牛养殖的传统,但由于当地严重缺水,养殖规模难以扩大。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邵明磊驻村工作后,将肉牛养殖作为抓手,很快就争取到了扶贫资金和项目。然而,项目实施不久就卡壳了。施工中遇到青苗补偿、占地补偿、项目承包等难题,一些村民情绪激动,坚决不允许挖机进场。邵明磊一边拍着胸脯向村民保证,一边耐心细致地回应村民诉求。干部的担当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最终获得群众支持。

  扶贫工作中,更有一批献出自己青春和生命的干部。狭窄的山路“挂”在绝壁上,路上、树上散落着汽车残骸,鲜血顺着山路直流而下,贫困户的信息登记表上血迹斑斑……今年“七一”前夕,重庆城口县3名扶贫干部在走访贫困户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殉职。他们中,有两鬓斑白、即将退休却义无反顾扛起贫困村第一书记重担的何国权;有眼底动脉硬化手术3天,眼睛还缠着绷带就上山走访的彭中琼;有放弃假期,每天翻猪圈、钻鸡舍,5个小时扎在鸡群里打疫苗、看疫情的李奎。他们曾倾注心血的贫困村柿坪村已成为全县唯一拥有两家龙头企业的行政村,人均年收入达7403元。

  摘帽不脱责,扶上马送一程

  贫困县脱贫摘帽后,扶贫干部们并没有着急“甩手走人”。他们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让群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走得稳一点。

  兰考县脱贫后,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变为奔小康工作队。“脱贫不是重点,小康才是目标。兰考虽然摘掉了贫困帽,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大差距。”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扶贫干部不能着急“班师回朝”,未来还面临稳固脱贫成效、避免返贫、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的艰巨任务。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拔2900多米的“贵州屋脊”,有一个名叫海嘎的贫困村。2010年3月,杨波来到海嘎驻村扶贫。在他的带动下,海嘎解决了祖祖辈辈行路难的问题。然而,让全村人诧异的是,3年后第一届驻村工作结束,他又主动申请回到海嘎继续驻村。“老百姓还没有彻底脱贫,我还不想走。”

  7年来,海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茅草屋变成了白墙青瓦的砖房,村中道路宽敞明亮,路灯成排,村民人均收入突破7000元,但杨波还不忍离开。“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剩下的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现在走我不放心。”

  在脱贫攻坚中,扶贫干部是老百姓的领路人;而在脱贫后时代,扶贫干部则成为老百姓小康道路上的守望者。

  编后:他们可能辛苦劳累,但永远精神饱满;他们可能领导一方,但却带着朴实的泥土气息;他们可能已经离开,但老百姓嘴上心里总时时念着他们。他们,就是奋战在脱贫主战场上的扶贫干部们——在中国最贫穷的土地上,奉献着热情、奉献着爱,用责任与担当,描摹人生最美丽的画卷。

  4  那些扎根基层的教师医生们

  只有一个学生也要坚持、常年跟精神病患打交道、意外倒在医疗扶贫路上……2017年,那些扎根基层的教师和医护人员,将自己的青春热血融化进基层肥沃的土地中,滋养着我们这个时代奋勇前行。

  选择了三尺讲台,就要用爱和责任坚守

  每周一上午,一位老师,一个孩子,一面国旗,深处大山的福建永泰县赤锡乡荷溪小学都会进行一场一丝不苟的升旗仪式。

  荷溪村位于大山深处,全村一共400多人,多为畲族居民。村里有一所“五脏俱全”的小学,一名教师和一名小学生就是这所学校的全部师生。

  唯一一名教师程桂英已经在这所乡村小学任教将近20年了。“不是不想到乡里的小学教书,是因为舍不得村里的孩子们,才选择留在这里。”在教学点,程老师身兼数职,既是老师,又是保安、保姆、厨师,一点也不轻松。

  “只要村子里还剩下一个孩子,教学点就会一直保留下去,我也会一直教下去。”程桂英说。

  永泰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正是这些“单人校”的坚守,“兜”住了义务教育的底,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义务教育。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还有的老师离开熟悉舒适的生活环境,全家上阵。

  李赞宗原来是琼台师范学院的一名团委副书记,作为对口援教单位,主动请缨,带着同为教师的妻子和正在海口上幼儿园的儿子,来到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多台风地带的三沙永兴岛,执教我国最南端的学校。

  停水后提着水桶“化缘”找水,替幼儿园的女老师代课……李赞宗虽然是校长,但作为学校唯一的男劳力一直身兼数职。

  漫长的守岛生活让他胃病多次发作并出现呕吐,胳膊在户外活动时也被晒脱了好几层皮。曾患有风湿的妻子旧病复发,每天腰和膝盖痛得厉害。“学校老师少,学生的课不能耽误。”忍着病痛,夫妇俩一天都没耽误过教学。让夫妇俩心疼的是,儿子因为吃不惯岛上的伙食,头一个月整整瘦了8斤。

  没有这些老师不惧艰险一如既往地坚守,就没有一株株幼苗的茁壮成长。他们说,支撑自己留在艰苦环境里的理念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

  选择了白衣,就要用妙手仁心守护

  在艰苦环境里守候的,还有一袭白衣的“天使们”。

  “我不想走,因为村民需要我。”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刘源村第一卫生所,服务附近3000多名村民19年的乡村医生刘剑淳朴地笑了。

  位于闽西革命老区长汀县大山深处的刘源村,只有一条蜿蜒十几里的山路通往最近的集镇。长期以来,附近数千名村民看病不便,很多老人得病嫌麻烦拖着不治,最终耽误了病情。1998年大学毕业时,刘剑放弃了分配到县城和乡镇卫生院的机会,回到老家成了3000多名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十几年跟踪下来,我对很多村民病情的了解,比自己亲人还多,这是村民信任我们的基础。”刘剑说,村里患病老人什么时候用什么药,饮食起居有什么注意事项,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做乡村医生,耐得住寂寞才能换来别的工作无法替代的成就感。走在村里,老乡看到我都是笑脸,这是我留下来的最大动力。”刘剑说。

  扎根基层的白衣天使们常说:不忘初心。四川犍为县的年轻医生胡小龙为了这份初心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年,医院组织到四川沐川县凤村乡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胡小龙主动请缨。2月27日,胡小龙回“娘家”领取药品和耗材后,错过了班车。为了准时赶回医院为预约患者进行治疗,他背着药品和耗材骑摩托车前往沐川县凤村乡卫生院。但谁也没想到,一场意外的车祸,让这个踌躇满志的青年血洒扶贫路上。

  犍为县中医院院长朱晓丹说,她还能记起第一次见胡小龙的情景。那是2014年7月医院在成都组织的招聘会上,胡小龙听说是犍为在招聘,不问待遇,也没有提任何要求,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回犍为,我要服务家乡父老乡亲。”

  编后:有人说,教师和医生是最需要良心的职业。在偏远、艰苦的乡村,他们像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农村孩子的未来,像一尊尊守护神,默默守护着农村群众的健康。这些扎根基层的教师和医护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执著坚守。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过,他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助推着祖国的未来前行,守护着祖国的根基。

  5  那些能打仗打胜仗的英雄将士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2017年,精武强军的冲锋号声嘹亮,人民军队官兵正练就过硬本领,时刻保持战斗姿态。

  矢志谋打赢,实战砺刀锋

  90∶180,这是一名90后中国女兵与一名俄罗斯壮汉的体重比。某旅下士杨叶代表中国陆军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战场救护课目中,面对随机分配到的体重达180斤的俄罗斯男“伤员”,这个娇小的四川妹子毅然冲上去,拖着“伤员”,爬铁丝网、穿泥泞路,实施紧急包扎救护,最终取得第二名的成绩。“上战场,就要打胜仗,这是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担当。”杨叶说。

  练即为战。空军某旅80后旅长蒋佳冀作为空军首批“金头盔”获得者中年龄最小的飞行员,也是空军第一个蝉联“金头盔”最高荣誉奖项的战斗机飞行员,极为重视研究战法、战术。“第二天要执行任务,蒋佳冀前一天就要琢磨飞什么动作、用什么战法,搞不清楚就大量查阅资料,经常忙到半夜。”蒋佳冀任团长时的搭档、政委张红平这样评价他。

  中国军人向“和平积弊”宣战,在演习中敢于暴露问题、敢于自我解剖,不断强化实战化训练,一支支胜战之师脱颖而出。

  掌握卫国重器,发力科技强军

  打赢现代战争,军人需要现代武器。歼20战机、055驱逐舰、东风31导弹……在科技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中国奋起直追、弯道赶超,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锻造出一件件卫国重器。

  结合最新研发的武器,以实战训练、军事考核为抓手,练兵课堂上总是闪动着广大官兵反复演练的身影。

  以6科全优成绩通过驾驶特级考核,以4科全优成绩通过通信特级考核,通过射击一级考核,经历了加装炮射导弹、北斗导航系统换代、车长任务终端升级等3次大的信息化升级改造,成为全军最年轻的两栖装甲尖兵。这是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黄草岭功臣连”班长王锐。

  当兵31年,扎根一个连队29年,熟练操作3种型号导弹武器,精通测控专业全部19个号位,实装操作上万次无一差错,参与执行重大任务30余次,操作和指挥发射多型号导弹武器无一失误,参与处置大小故障200多例无一失误。这就是被誉为“导弹兵王”的火箭军某部技术营班长王忠心。

  十九大代表、陆军某边防旅东极哨所原指导员张欣鹏说,充分利用手中武器,实现战斗力最大化,是每名军人神圣和崇高的职责。

  重塑力量编成,打造战斗铁拳

  近期,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合成四营展开了一场实战化战术演练,信火一体、多点突破、快速歼敌的闪电战法,展现出力量体系新编成后更高的指挥和行动效率。该营营长孙立东说,以前的联合作战是战时临时联合,按照上级指令从上往下“联”,排兵布阵。现在常态化的联合编成,要求合成营各级指挥员平时就要具备联合的意识,了解各兵种的作战特点、效能。

  立足于谋胜打赢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既是瘦身,也是强体。改革对官兵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出新要求。如今,以结构功能优化牵引规模调整,推动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编后: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度过了90岁生日,这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90年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用热血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一批批强军兴军尖兵的示范引领下,人民军队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为目标,冲锋向前!

  6  那些奔跑在创新发展路上的创业者们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驱动变革,已经成为今日中国的真实写照。过去的一年里,海归人才、新农民、90后,众多的创新创业者正积极投身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打破行业垄断,留学归来创业忙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谁也不会想到这一串荣誉光环竟然出自眼前这位身着运动服的人——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宇。

  “叫我陈宇就好,公司的人也从不叫我陈总。”与半月谈记者面对面,这位留学归来的博士更显学者风范。在中山大学物理系拿到学士学位后,陈宇远赴重洋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潜心研究半导体物理。2003年,陈宇关于超薄可弯曲电子显示屏的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不久后,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许宁生向校友陈宇发出了一封邀请信,远在美国的陈宇回到广州。

  2005年,陈宇回国担任中山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7月,公司在广州南沙登记成立。“当时的创业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把在美国学来的知识带回中国。”回国后陈宇及其团队得到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陆续得到软银赛富、富士康、融捷等资本的青睐。团队研制出的超薄、可弯曲的高分辨率电子纸显示屏已走向欧洲市场。

  从当初五六个人拖着箱子回国从零起步,到将电子纸技术做到行业领先,说起创业历程,陈宇感受到的是国家对高新科技的重视与支持。“明年是新零售爆发的一年,新零售的发展或将带动电子价格标签的需求大增,这也将为电子纸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期望抓住这一轮产业机遇将中国高科技企业做大做强。”陈宇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无数个王万恒们归国创业,他们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思维,正成为中国创新发展新引擎。

  科学家归乡,更广阔的天地在中国

  出身山西农村,当过工人,文革后成为首批大学生,待过机关,赴日美留学,留美工作……年过五十,前些年王万恒同样回国了,回到出生地山西,开启了一段新征程。

  回国后,王万恒创办了山西首家专业从事精准医疗基因诊断产品开发与应用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山西国信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独立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在美国的占比已达30%,但在我国只有2%至3%,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迫切需要推进的事业。”王万恒介绍说,他带回的第三代基因检测技术,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可同时对400多种遗传疾病进行检测。

  回国后,王万恒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设了国内首家专门应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数据库,被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人类基因变异组计划(HVP)做出重要贡献;承担了部分地区出生缺陷防控惠民项目,为群众免费提供基因检测;参与了太原市“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全面防控工程……

  王万恒说,虽然国内的条件和待遇比不上国外,但能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回报祖国,回报家乡父老,让他有了不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国家双创政策驱动下,一些科学家瞄准国内巨大市场,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在创业中实现着人生价值,收获着幸福和满足。

  抓住机遇,互联网草根立潮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多的年轻人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小有名气的90后方言视频创作者“杨阿牛”就是在这样的机遇下崭露头角。

  “杨阿牛”既是杨鹏本人对自己的称呼,也是他在微博微信上的“官方称谓”。说是“官方”,其实只是这个90后独自一人“鼓捣”出来的工作室。大学毕业后,杨鹏成为当地一个微信公众号编辑,“当时干劲非常足,一年的时间里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鹏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自己制作的方言配音视频,没想到视频在3天内浏览量突破10万,看到机遇后,随后他成立了张家界天牛影视工作室。“听着配音很像你的声音,原来网红就在身边呀!”讲方言段子也能创业,“杨阿牛”的出现一时间在小圈子内引起轰动。

  如今杨鹏的公众号已有固定的粉丝群,也源源不断地有商业广告慕名前来,杨鹏想在发扬方言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上做得更好。“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这一代草根年轻人更好的机遇,做有责任有担当的创业者,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杨鹏说。

  他们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有个性,渴望靠自己的能力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创业群体中,来势汹汹的90后创业者们正在互联网和创意文化产业等领域,创造着创新奇迹,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

  产业扶持,返乡创业成趋势

  位于珠三角边缘的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并未享受到临海的区位优势,然而封开县村民开动脑力、寻求出路,以陈燕英为代表的优秀妇女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的产业之路。

  走进广远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只见妇女们齐上阵,将养鸡事业做得红红火火,公司如今还成了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殊不知这位女老板当初只是一名制衣厂的女工。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陈燕英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全县850多户贫困户参与养殖。公司为合作农户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指导,鸡出栏时按照合同约定价格收购。

  “带动农户共同走上致富路是我的梦想。”陈燕英说,现在农村留守的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青壮年都去城镇打工了,她期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养殖,将产业做得更加红火。”陈燕英说。

  从乡到城再从城到乡,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了返乡创业,他们在创业中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偌大的村庄,不再只有老人和留守的孩子。

  编后:2017年,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创业潮涌:从城市到乡村,从实验室到田野,从海归到返乡民工,无数创业者奔跑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他们深挖自身潜力,满怀澎湃热情,用智慧、用奋斗改变着自己,改变着中国。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7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指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不平衡讲的是结构问题,即便有更好的东西存在,其分布也是不平衡的;而不充分讲的是量的问题,如多个行业产能过剩、库存增加。说的虽然是量,但实际上是质有问题,即好的东西太少,导致产能过剩,这就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后遗症”。

  “应该辩证地看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二者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为整体的。不平衡是产生在不充分的基础上的,发展不充分则是造成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我们更应重视不充分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意义。

  “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不平衡、领域不平衡和群体不平衡三大方面。”辛鸣说,区域不平衡主要指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领域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一马当先、奇迹频现,政治社会文化建设虽稳步推进,但与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生态文明建设应该说是最薄弱的环节。”

  关于发展的不充分,辛鸣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主要包括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不够丰富、发展程度不够高、发展态势不够稳固。发展的不充分表现在多个方面,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依法治国有待充分推进、精神文明有待充分提升、社会事业有待充分发展、生态环境有待充分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充分改革等。

  以教育为例。“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教育不平衡、区域教育不平衡、不同类型教育不平衡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现在高等教育年年扩招,而职业教育人才紧缺,社会的职业技能人才缺口大。同时,不同学段的不平衡问题也很突出。

  专家认为,教育发展的不充分表现在整个教育发展水平偏低,跟老百姓的需要存在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存在差距。

  “解决发展不平衡,首先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发展、筹划发展,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社会群体间的协调以及经济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协调。”辛鸣说,解决发展不充分,关键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释放一切社会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与发展绩效。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能寄希望于技术层面的措施。”储朝晖说,这需要从认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出发,“比如要认识到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质,就是整个社会发展不够平衡、不够充分。”

  储朝晖表示,教育治理体系必须从学校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二元治理结构,转变为学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边协同治理结构,建议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管理教育的规划、投资、评价等体系。

  8  推进反腐,巡视巡察如何上下联动?

  巡视和巡察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如何更好地实现上下联动?

  在定位层面,应进一步厘清巡视与巡察的关系。巡察工作,是巡视工作在基层的延伸,是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巡察对于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具有重大意义。解决好“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问题,把责任落实到基层,离不开将巡视工作下延,进一步完善、推动好巡察工作。

  在方式层面,也应更加注重坚持巡视巡察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强化示范传导、政策指导和工作引导,切实建立健全巡视巡察联动机制。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需要从工作部署层面统筹考量,切实将巡视、巡察纳入“一盘棋”,以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具体到实现巡视巡察“联动”,需要切实在“联”与“动”层面,多出实招。

  做好“联”,就是要明确巡视与巡察紧密联结,相互促进,以巡视传导巡察,以巡察深化巡视。巡视中发现的涉及基层的腐败等问题线索,可以及时移交给巡察工作,这可以帮助巡察工作更为精确地锁定问题、展开深入追踪;通过巡察工作的开展,也能为巡视工作拓宽问题线索的搜集途径与渠道,更好地推动“打虎拍蝇”工作。

  做好“动”,需要切实创新巡视巡察联动的方式方法,推动实现同频共振,提升反腐等监督工作的实效。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巡察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巡视巡察联动中,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安排对扶贫民生项目多、专项经费多的地方和部门的巡视巡察,盯住土地出让、财政专项资金、惠民工程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关注重点事重点人重点问题等。巡视巡察联动的具体成效如何,最终需要体现在问题的发现与整改的实效之上,利剑反腐、维护好群众利益,让基层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才能进一步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巡察承接巡视,实现了监督的下移,推进了监督的全覆盖。与此同时,如何避免“灯下黑”,探索解决“谁来监督巡察干部”的问题显得同样关键。

  9  阻断“病根”变“穷根”

  因病致贫返贫是各地脱贫攻坚面临的“拦路虎”。江西创新机制,阻断“病根”变“穷根”,有效破解了因病致贫难题。

  贫困人口大病报销逾九成

  因煤气火焰烧伤,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宽田乡龙泉村贫困户刘小平住院不到一个月就花费41.4万元,但依靠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加上地方的民政救助和健康暖心救助,最后他只掏了1.9万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丁晓群表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普惠性医疗保障是贫困群众应对大病的第一道防线。从2016年起,江西全面推行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补充保险制度,由政府出资,按每人90元的标准为贫困群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构筑第二道防线,将经第一道补偿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全部纳入报销范围。其中,医保目录内医疗费用,由补充保险再报销90%,个人负担10%;目录外医疗费用,由补充保险再报销75%,个人负担25%。

  为让贫困群众不为垫付费用发愁,江西还专门出台先诊疗后付费模式。例如,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夏莲村贫困户万桂珍到医院化疗,只需在出院时结算自付部分即可。

  一些县市还统筹政府资金、慈善资金以及社会捐赠等渠道资金,建立了补充保险之后的“再补偿”机制。

  丁晓群说,通过不断加固医保防线,江西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5%左右,最低自付比例仅1%左右,曾经“辛苦攒钱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状况正在改变。

  免费救治“大病”患者

  在面上发力的同时,江西针对发病率较高、负担重的特定病种建立了大病免费、专项救治制度。截至目前,江西已持续8年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等10种大病实行免费救治,对食管癌、胃癌等15种大病实施专项救治。至今年10月底,累计救治大病患者89.9万例。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罗礼生说,大病救治是江西针对大病沉重负担实施的创新举措。在实行按病种付费总额控制的情况下,贫困患者在二级定点医院救治,费用先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80%,补充保险报销18%,个人承担2%。

  “如果没有免费血透政策,就凭家里条件根本无法坚持治疗。”江西瑞金市泽覃乡光辉村村民杨小琴患尿毒症多年,如今她每周可以免费血透三次,一年能省下四五万元。

  在推进大病救治过程中,符合救治条件的患者在定点医院,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即可住院接受治疗,治疗费用由医院和各部门进行核算。

  大病免费救治,让更多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

  目前,江西全省正在接受免费血透治疗的贫困患者有3.5万人,而在纳入大病免费救治之前,坚持血透的病人仅2000多人,很多尿毒症患者因无力承担治疗费用,选择了放弃。

  患者在县内就诊

  由于基层诊疗能力欠缺,罹患大病的患者往往选择上级医院。异地就医成为拉低医保报销比例,增加患者就医负担的重要因素。

  为此,江西瞄准25个贫困县公立医院发力,着力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全省遴选的603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贫困地区县级公立医院占336个;选派骨干医师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知名医院进修学习,贫困地区的占55.3%。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刘晓辉介绍,近年来江西还加大了基层卫生队伍培养力度,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本专科医学生3857名,招募全科医生100名,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乡村医生2300余人。

  “我们现在一年要做800多例小儿疝气手术。”赣州市于都县利村乡中心卫生院院长曾祥连说,患者愿意来这里,一是由于卫生院技术改善,二是因为费用低,一例手术经医保报销后自己只掏两三百块。

  随着基层诊疗能力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就医半径进一步缩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县域内就诊。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统计,江西省群众县域内就诊率已由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前的70%,提高到86%。

  10  “方便”小天地,文明防波堤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文明风气的一面镜子。自201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这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海岛省份,先后掀起了两场“厕所革命”,在国际旅游岛筑起一道文明防波堤。

  厕所间成了“化妆间”

  海口3A级旅游景区白沙门公园内,沿着环形步道和游乐设施共设置了8个厕所、90个蹲位,在公园游憩的游客5分钟内便能到达最近的厕所。走近厕所,入眼的是掩映在椰子树下的白墙红顶“小别墅”,入鼻的是令人放松的檀香味,入内解决完内急,不慌不忙地洗个手,梳妆镜前整整头发、衣装,厕所间俨然成了“化妆间”。

  在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停车场,火山石+荔枝木建造的旅游厕所与景区融为一体,干净整洁的原生态环境,让如厕游客能感受到回家般的放松与舒适。单独设立的第三卫生间,让带小孩的大人和照顾老人的年轻人,可以在同一空间里上厕所,解决了过去异性不能进同一厕所的尴尬。

  如今,海南旅游厕所不仅以干净整洁为标准,更从游客方便体验出发,放置厕纸、洗手液,开通WIFI……一些景区甚至别出心裁地将厕所装扮成一处小景。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将狮子、长颈鹿等卡通图案雕刻在木头屏风上,洗手池的水龙头也做成大象造型,游客如厕也仿佛置身“动物世界”。

  “就跟游客选酒店首先看厕所一样,厕所管理得好不一定能给景区加分,脏乱差却绝对会让景区减分。”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营销部经理朱燕说,“厕所是景区一道不可突破、必须守护好的底线。”

  小厕所撑起大“门面”

  事实上,海南的旅游厕所面貌并非天生如此。7年前,海南公厕“脏乱差少偏”的问题一个都不少,不少地方还在使用旱厕,三亚的沙滩上甚至发生游客找不到厕所,不得不在沙滩小便的尴尬。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之年,海南迎来首场“厕所革命”。公厕建设被列入当年省级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各市县也将公厕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1年时间全省新建改建了1300多座公厕。2015年以来,海南省旅游界掀起了第二次厕所革命。

  海南省旅游委主任孙颖说,2015年以来,省旅游委大力实施旅游厕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管理和文明提升四大行动,截至2017年10月底,全省新改建旅游厕所942座,“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普遍欢迎。

  在三亚,旅游厕所改造由市主要领导牵头负责,24个职能部门和各旅游景区、酒店齐心协力,对照标准、规范建设,稳步推进“厕所革命”进程。海口则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以PPP模式购买服务,对全市273座公厕进行升级和扩建,还把沿街169家经营性厕所纳入公厕体系,专业化管理,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完善考核机制。

  厕所卫生离不开保洁员?

  海口市环卫局副调研员刘波深谙环卫工作规律,他说厕所几乎是使用频次最高的公共基础设施,“破窗效应”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打比方说,一个人内急,急急忙忙找到厕所,进去一看臭气熏天,但内急难耐,只好捏着鼻子进去,完事儿后一不小心将厕纸丢到了桶外,本想捡起来,可垃圾桶已经堆满,桶边还有好多垃圾,便不想伸手捡拾了。

  “保持厕所卫生,管理维护至关重要。”白沙门公园园容部负责人蔡辉坦陈,2015年前,公园的厕所管理维护没跟上,厕位环境恶性循环,厕所投入增加后,卫生环境改善了,也激发了更多人的文明意识。

  尽管如此,海南公厕卫生仍存在内外两方面威胁。就公厕之内来说,管理细节仍需改进。比如残障人士卫生间的坐便器,既不放置消毒液,也没有一次性坐便纸,以致很多坐便器被人踩踏,损坏率极高。一些公厕虽设置第三卫生间,但婴儿护理台、婴儿床布满灰尘,也很难让人放心使用。

  公厕之外,市民游客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如今的厕所卫生主要依靠保洁员辛勤维护,一旦保洁员缺岗或松懈,20%不自觉者仍可能激发恶性循环。刘波认为,厕所卫生不是保洁员个人的事,它既需要合理投入、及时维护、有效管理,还需要每个如厕者文明守护。

   半月调查

  11  1.37亿人次!校外培训机构畸变为义务教育主战场?

  提高班、尖子班、精英班、培优班、强化班……半月谈记者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校外培训班市场火爆,培训机构蓬勃发展,大有喧宾夺主取代公办学校之势。

  一家培训机构线下学生即达400万人

  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数据显示,国内一家大型的培训机构已覆盖37个城市,线下学生接近400万人,线上注册用户累计超过3500万人。在课外培训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仅以深圳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的课外培训机构有2000多家,但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教育培训机构只有461家,多数培训机构属于无证经营。

  不少专家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

  一位重点高中校长说,一些培训机构吃透了应试规则,教给孩子的很多都是套路,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是没有套路的。由于学校不能搞超前教育,相关培训机构就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认为,教育培训市场整体过热,培训机构逐利现象严重,甚至违背教育规律提前抢跑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群体焦虑。

  校外培训机构缘何野蛮生长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的校外教育培训热,主要原因在于义务教育不均衡,存在幼升小、小升初择校热,加之用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学生,导致以应试为特色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野蛮生长。

  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录用制度没有根本转变。语文出版社原社长王旭明认为,人才选拔录用制度没有根本转变,仅靠教育内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往往收效甚微。从教育内部来说,重考试、轻课堂,课上问题没解决,只好到课下解决,这是各种培训班盛行的重要原因。

  校外培训机构与公立名校联手,实现对优质生“掐尖”,更助长了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

  在部分城市,“秘考”与“点招”考试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北京市海淀区,许多名校都十分看重奥数成绩,四大“社会杯赛”(迎春杯、希望杯、华罗庚杯、走美杯)与学而思杯、高思杯等“机构杯赛”的成绩,成为名校招录学生的重要指标。

  减负背景下,课外培训机构有市场需求。许多小学在减负政策的推动下,纷纷制定提前放学制度,有些学校甚至下午3点左右就放学。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因放学时间与下班时间不一致,导致接孩子难。早早放学,上课外培训机构,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标准认定方面,对民办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清刚说,从全球视野来看,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基本上是各国政策议程中的“盲点”,缺乏成熟而普遍的政策经验参考。

  多举措为课外辅导热降温

  根据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对我国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评估研究,部分学生片面发展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学校更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重智育轻体育、美育,机械重复的教学训练仍是不少学校的“生存法宝”。

  西安市教育学会原会长许建国说,不少家长花钱给孩子报班,往往都是家长自己的兴趣所在,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上这样的兴趣班只会适得其反。如果只为让孩子赶超进度,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专家建议,要让课外辅导热降温,应从孩子兴趣和承受力出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等。

  在王旭明看来,要让课外辅导热降温,必须从根子上着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狠抓学校内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让学生课上“累起来”,课下“松起来”。

  李清刚建议,应从多方面加强对民办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制定民办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国家标准,工商部门切实履行民办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职能,鼓励教育评估组织参与对民办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建立健全全国联网的民办校外培训机构信用信息系统及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查询平台。

  12  买前买后“双面人”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外购”“全球购”等跨境电商服务受到消费者青睐。此外,出境游、代购等方式也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近距离购买到“原汁原味”的海外进口商品。但半月谈记者近期采访发现,一些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后,一旦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其他问题,在申请售后服务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自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进口产品售后“跛腿”

  济南市民朱女士“十一”黄金周期间去日本旅游,花费两千多元在当地购买了一个电饭煲。由于没有中文使用说明书,在使用中操作不当,导致电饭煲出现故障。因为这个品牌在济南并没有维修点,朱女士联系了位于上海的售后网点。“才买了一个月,本来想通过‘三包’换个新的,但售后人员说,我是从日本直接购买的,无法享受‘三包’服务。”她说,对方虽然答应帮忙维修,但不保证今后的正常使用,这让她感到非常失望。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受理的消费者投诉中,进口电器售后维修方面的投诉比较多,多数消费者从海外直接购买或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的原装进口电器,在维修时常遇到难题:一方面,部分海外品牌在中国的公司并不承保购买于其他地区的产品;另一方面,有些较为小众的海外品牌在中国并没有售后网点,缺乏与消费者的沟通对接渠道。

  一些消费者通过在国外电商平台购买或海外购的方式购买进口产品,但由于发货地在国外,申请退换货或售后最终也要寄回国外,整个流程相当复杂,单是寄送货物就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很多人因怕麻烦就选择了放弃。再加上语言不通,消费者想弄懂一些进口品牌的售后条例都很吃力,后续保障更是无从谈起。

  监管缺失亟待跟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海外网购情况分析显示,关于海外购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中,除运送时间太长这一问题外,代购商品质量有问题、海外商品验货难、运输过程中遭破损、无法正常退换货等问题的占比已超过50%。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海外购、跨境电商以及一些国外电商平台推出的海外直邮服务,虽然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便利不应只存在于购买层面。

  有专家认为,目前在购买进口商品这一领域,还缺乏针对性的规范文件,相关政策可完善的空间很大。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悦坦说,消费者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对进口商品的购买需求还会继续提升,但现有的政策很难有效覆盖,后续还需针对性的出台一批加强监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规章制度。此外还需尽快完善海外代购的规范及操作标准。

  对于消费者通过出境游方式所购回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有专家认为,要解决售后难,需要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优化各项规章制度,使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有据可循。同时,也可与其他各国研讨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的方式方法,使得消费者能真正受益。消保部门也应通过各种渠道与途径丰富消费者的网络购物知识,并可以给予相关的风险提示和相关的安全指引,使消费者加强自身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

  挑选进口商品应回归理性

  对于进口商品售后出现的种种问题,有专家认为,进口商品是对国内销售市场的一种良性补充,但这是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如果盲目迷信进口商品,或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难保证。

  曹磊说,目前各大电商平台都在发展“全球购”等专门用于购买进口商品的跨境电商,各电商平台应对此项服务进行规范,将平台责任、售后保障方式、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细节进一步明确,避免出现责任划分不清晰,消费者维权通道不畅的问题。由于电商平台众多,规模不一,行业内也可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的方式,发起倡议、出台行业规范,对各平台进行有效约束。

  相关部门也应发挥积极作用,起到有效监管问题、维持行业秩序的作用,督促从事跨境电商服务的企业完善售后服务,对于个人或公司从事海外品牌代理销售的,也要认真审核其资质,并要求代理商提供明确的售后服务相关条例。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和个人,应严肃查处,取消其代理销售资格。

   基层治理现代化

  13  长安街西沿线最后自然村的乱与治

  “早上6点就来了,前面排了60多个号,我准备选一套16层的大三居。”王先生是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村居民,衙门口棚户区改造工程12月12日正式启动房屋征收环节,他和老街坊们一大早就来到了征收签约选新房的办理现场。他说,这里的一切都在变。

  衙门口地区自古是京西交通要道,近年来西五环、莲石路、京九铁路、京石客运专线等由此穿过,村落被分割得七零八碎。“物理分割还好,更麻烦的每次修路都要征地、拆迁。”石景山区房屋征收办公室张佰军科长说,衙门口房屋征收涉及约1200个自然院落,近5000户居民。

  村里一位纪老先生说,加上这次全面棚改原地建安置房,20年来拆迁了7次,这次终于自己家也轮上了。

  张佰军介绍,衙门口村毗邻首钢园区,有一批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在1996年被首钢招进去做工人,所以这个区域内还有一批公房。因此,安置补偿方式也不同。

  城中村繁荣与衰落的变迁

  “衙门口自古繁华,交通要道便于商贸往来,我家门口这条街是不是很像大栅栏。”衙门口村居民李易达指着一条东西贯穿村落的街道对半月谈记者说。这条街道长300米左右,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各式各样的招牌色彩斑斓。

  “这些都是外乡人开的商铺,市场还没有疏解整治的时候,每天人流涌动。”李易达说。他提及的是五环鑫谷市场,是北京西部较大的农副产品、文玩旧书、五金建材等多品类综合市场,在今年石景山区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被疏解,一些商户主动抱团到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再创业。

  于先生是安徽阜阳人,在鑫谷市场有一个干果批发摊位,同时在村里也租赁了一间临街商铺。12月11日,他把自己的存货全部清仓,也要到白沟去了。于先生在北京拼搏20多年,在衙门口村待了十几年。“2005年,外地人就开始在这里聚集,村里慢慢就繁华起来了。”

  当被问及清仓的感受,他说确实留恋,但并不悲伤,因为这十几年的衙门口干果生意让他有财力在老家县城买房,还不止一套;更让他欣慰的是,这期间抚养带大的一儿一女都在北京读了技术院校并就业了。这些都是他在农村老家不敢想的。

  2005年,就像安徽于先生这样的外乡人涌向衙门口的时候,李易达发现隔壁邻居把平房推倒,把整个院子盖成二层楼房,大部分房间用于出租。他如法炮制,建了衙门口村第3家二层楼:上下各12间房,共24间,包括6间临街商铺。当时建楼的钱都是先欠施工队的,没想到半年的租金,就还完了所有欠款。

  李易达说,随着外来人的涌入,一间房的月租金也从100元、300元、500元蹭蹭往上涨,现在到900元,一间商铺月租1600元,算下来一个月2万多租金。

  从2017年年初开始,李易达的房子不再满租了,偶尔会有空房间,6月又一批租户开始搬离。

  衙门口棚改涅槃升级“绿色小区”

  12月12日,半月谈记者在衙门口村走访看到,村里多数院落私搭乱建、道路拥挤狭窄、市政基础设施老化,但周边的农产品、建材批发市场已经完成疏解整治。

  “现在这里环境太差了,安全隐患特别多,一下雨就没法走。”樊先生对半月谈记者抱怨起村里的环境。

  半月谈记者发现,衙门口村沿街的房屋门口,多会加盖几层台阶。樊先生说是为了防止暴雨积水进屋,还有居民说是不让随地乱扔的垃圾进屋。

  李易达眼中的“大栅栏”街道被沿街居民的私搭乱建挤占了不少空间。就在半月谈记者采访时,一辆轿车准备行驶通过,副驾驶不得不下来“清场开道”:把三轮车和自行车推到一边,把货箱往商铺门前放。一位居民说,2016年村里有人打120,救护车硬是进不来。

  “好多年前我们就盼着环境能改善。这次政府力度大,棚改项目刚开始我就关注,所以补偿方案一公布,就来签房屋征收协议,早些选房早踏实。”一大早就排队的那位王先生说。

  张佰军介绍,按照“绿色二星建筑”标准建设“装配式建筑”,石景山区将建设安置房5个小区28栋楼共40余万平方米,“京西古村将华丽转身,彻底告别脏乱与拥挤。”

   教育

  14  未来教育,你别猜

  未来已来,改变在变。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的未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未来教育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该何去何从?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让其不被时代淘汰?

  教育的生态环境变了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正在不断推动着教育领域的进步与革新。今天的学生能够简单便捷地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不受时空约束地接触最新文明成果,信息资源前所未有地丰富。

  “以往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现在可以在网上学习,在虚拟世界里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说,“教育的生态环境已发生改变,学习已经不仅限于学校,也不再有年龄限制,而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结合,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

  今年42岁的春燕是一个普通公务员,随着年岁日长,小病小痛不断折磨着她。多方求医之后,她踏上自治之路。在朋友的推荐下,她通过网络报名学习了一个为期半年的正安家庭中医在线课程,随后又参加了线下的艾灸课、耳穴课等。

  “线上课时间比较灵活,可以随时听回放,半年时间学习了很多东西。平时还可以在同学群里跟老师同学互动。”春燕对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满意。

  教育的培养目标变了

  未来的社会,知识通过搜索即可获得,死记硬背不再重要,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

  “过去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最多是培养一些能力。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我们的目标要改变,我们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顾明远说。

  许多教育界人士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好未来集团总裁白云峰认为,未来,知识力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而学习力、思考力才是未来学习的核心价值。例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探求能力、思辨能力等,才是指导未来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

  据了解,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在跟几家企业联合成立大数据应用云课堂,通过三个空间数据的融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未来,通过人工智能能更精细、更精准地了解学生,从而实现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白云峰说。

  师生的关系变了

  互联网改变了师生的关系,教师已经不是知识唯一的载体,也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传授知识来获得知识,还能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

  “教师的角色,将变成设计者,为学生设计学习环节;变成指导者,指导学生怎么通过正确的方法获取信息;变成帮助者,当学生有困难,对学生进行帮助;最后,变成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顾明远认为。

  “很多教育产业的参与者,逐渐从教学的运营过渡到教学的研发,以学生未来为目标,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路径,而不是所有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谈及未来的教育场景,白云峰说。

  在线少儿英语企业兰迪学科英语的“在线外教小组课”受到用户好评。据介绍,相对于一对一的课堂形式,这种“同伴教学法”是2-3名学生和老师一起组成小型课堂,学生是课堂主角,老师则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基于同伴学习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同伴合作与竞争,多维度发掘孩子的潜能。

  教育的本质不会变

  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教育的本质都不会变。

  “大学初心,只在育人。”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不仅仅是大学,所有的教育都应以育人为根本,教育要永远把培养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放在首位,培养更加美好的未来公民。

  “我们经常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但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顾明远解释说,“提高人生命的质量,就是使他将来能够过上有尊严而又幸福的生活,没有文化的人很难有幸福的生活,很难有尊严的生活。”

  教育关乎成长,预约未来。要对每一个生命充分重视,关注每个个体的未来和整个人类的未来。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今天的教育怎样,未来就会怎样。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命题。

  学校的存在不会变

  一些人认为,在未来,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学校将会消失,不再有存在的价值。

  学校不会消失是教育专家们的普遍共识。“学校是学生集体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最好场所。”顾明远认为,人要社会化、走向社会,就要学会沟通,要有沟通的能力。学校是人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进入学校不仅学习知识,更是学会做人,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所以,学校是不会消亡的。

  可以想见,在未来,学校将变得更加开放,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更加频繁,成为整合全部教育资源的枢纽。要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鼓励学生组建各种有意义、有意思的社团,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让学生在各种学科活动中获得掌握知识的美妙和交往的乐趣,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互助成长。

  教师的引导不会变

  在未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会改变。借助互联网,纯粹知识性的课程传授很有可能集中由最优秀的老师完成,而其他老师承担导学、评价,与学生互动讨论,提升教学效果的功能。要让每一个学生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门领域,学校帮助他们发展这一专长。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儿童的成长需要有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影响学生的生命过程。

  “人由人来培养,不可能由机器来培养,机器替代不了老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顾明远认为,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15  大学的人性面:颠覆与祛魅

  大学初心,只在育人。今天的大学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使命和责任,延伸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传承,或者国际合作交流,但究其根本,育人才是大学的初心、本质。

  大学正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在你身边满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影响力大的人群中更多,因而,大学教育在人性面(human side)的表现、追求、成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人性走向。大学的人性面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人性底色。

  大学可以说是过去1000年当中人类最有意义的一个创造。头900年,大学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状态;而近100年来,一直是在高歌猛进,热火朝天。然而,在这种蓬勃中,大学的人性面却渐行渐“冷”。

  “冷”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工业社会极为看重且尽力追求的“效率”,效率导向成为大学设计、组织、运行管理的不二法则。试想,在知识、能力、价值等诸多大学所追求的成效当中,哪一个最抓得住?哪一个最可定量、可衡量?哪一个最易转化为商品进行交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是其中最可以定量化的知识点。于是,课程成了知识交换的单位,学分成了知识交换的基本量。所以,唯知识传授具有商业价值、商品价值,也使得那些不能被衡量,难以被评价的人性面愈发不被人重视。

  大学的人性面因其隐形所以难以衡量,从而难以管理。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决定某件事我们是不是追求它,是看我们是否能把它定量化,不能定量化则管理难度增加,也因此容易被忽略,很难站到舞台的中央。

  其实,大学的人性面并不复杂,它有赖于人与人的有机互动。如果用最简单的描绘来说,就是human touch(人文关怀)、high-touch(高人情味接触),这是大学人性面的基本呈现。交情交心是大学中人性面的基本状态,而非交道交代。我经常和我的同事以及学生们分享how we teac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we teach(我们怎么教比我们教什么更重要),所以,教的方式对人性的抑或扬,极为重要。

  大学的人性面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师生之间有温度、有质量的互动。可是,今天的大学教师将自己更多地看作是一个专业人士或者专业知识分子,较少将自己看作是一个道德角色,他们应该是一个道德上的楷模。当这个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他的行为和品格相悖,这实际上天天在进行着一种反教育,并且这种反教育“极其有效”。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想不仅仅是“有大师”。大师,不该是花名册上的大师,不该是新闻中才出现的大师,而是要跟学生之间展开有温度、有质量的互动的人。让他们参与的那些互动,深刻地影响到学生们的人生,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算是学校的大师。

  即使说到精细化的管理,也有偏颇。今天的大学教育设计,太多的在于课程设计和培养方案设计,太不足的在于其中非课程部分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领导力、提高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这些恐怕不是大学某一个学科的教师能完成的,也不是大学中偏重管理的行政职员在其运行工作当中就能完成的。那么,谁更适合来做这件事情?可以预判,将来大学当中会需要更多的着重于、擅长于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的有经验的professional coach(专业教练)。

  我在思考,今天流行的以慕课为代表的,或者以课程为核心的诸多高技术助力下的教育模式,由于其程式化的传播方式、只偏重知识、传授的单向性和内容的标准化,到底是在促进着high-touch,丰富着high-touch,还是在削弱着人性面? 作为机器的载体,是否也“机器化”着使用它的人们?这个问题希望教育技术创新者、引领者们认真思考。

  现在很多教育创新,特别是商业和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创新,多数集中在以课程为主的部分,而非课程的部分,体验性的部分,人性面的部分,机会极大、空间极大,从长远来看,价值极大。你要不要一起来努力,点燃这把火?

  16  思政课,叫我如何想上、想上还想上

  “95后”“00后”正成为高校新一代主力军,他们是伴随着网络化学习、形象化阅读、碎片化浏览成长起来的一代。

  如何让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让思政课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值得相关部门和高校深入思考及探索。

  有创新、接地气,学生“秒选”思政课

  在华南师范大学,一个名为“青春演播厅”的思政课堂为正处青春迷茫期的学生指明方向。

  在这里,大学生投票选出自己的校园偶像,他们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身边的同学,他们走进“青春演播厅”,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故事。

  据介绍,华南师范大学青春演播厅除现场录制外,还采取“全互动传播”和“全时传播”,网上同步参与,虚拟空间与录播现场实时切换。

  录播后,节目还被制作为微课推广到第二课堂。每期节目播出后,华师师生的微信群、朋友圈均被其刷屏。

  在上海,各高校结合学科优势推出的“中国系列”思政课堂正成为“网红课”: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东华大学的“锦绣中国”、上海政法大学的“大国安全”……

  一些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几乎每开一门公共选修课,就“火”一门,被学生“秒选”。

  教师、教材、教育方式,“三教”短板犹存

  一些受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和一线教师坦言,虽然高校思政课取得喜人变化,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的数量和水平、教材的贴近性和实用度以及教学方式的受欢迎程度等仍存在较多问题。

  师资奇缺制约思政课发展。“去年(2016年)我们面试,准备要6个人。结果就来了一个,其他都被南方高校抢走了。”采访时,东北一大学思政课负责人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

  据广东一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介绍,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6人,要承担全校5万名学生的思政公共课教学任务,师生比接近1∶1000,远低于教育部要求的1∶350。

  “现在还没有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能实现1∶350的要求,即使编制充足,每年培养出的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生数量也无法满足各学院的需要。”

  同时,许多一线思政教师表示,尽管思政课愈发受重视,但教师的收入水平和相关待遇不如一些热门基础学科,积极性容易受打击。

  教材也是目前一些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突出困惑。“现在编写教材的人五六十岁,审定的人七八十岁,讲授的人三四十岁,面对的学生二十来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说。

  以心灵为核心,改革仍在路上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静认为,思政课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获得放飞人生梦想的思想力量。

  用“互联网+”思维让思政课增添吸引力,同时思政课教学要植根学校办学优势。

  上海“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效果好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与学校优势专业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贴近,以专业知识载体形式出现:

  如华东理工大学基于化工专业优势,推出《绿色中国》;东华大学基于纺织专业优势,推出《锦绣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基于中医专业优势,推出《岐黄中国》等。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伟军等人建议,进一步突破编制等限制,扩大思政教育人才引进入口;增加高校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并在人才培养的生活、学习条件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

  专家还建议,改革教师队伍管理和评聘考核机制,跳出其他学科做科研、争项目、发文章的评价模式,加大课堂教学比重,开发教学效果、学生和社会评价等多维考核体系。

   社会

  17  3829家农户的呐喊:莫让人情消费压垮了我!

  人情消费具有社会互助、情感沟通等功能,但现阶段,随着人情风气的变味,一些人情消费逐渐变异为人们攀比、炫富、敛财的“工具”。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剧增,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屡见不鲜,农民仍面临着种类繁多的人情消费,陷入“人情怪圈”。

  人情猛于虎,农民年人情支出超5000元

  2017年7月,调查人员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宋集镇王新村走访时,村民普遍反映,村里红白喜事礼金比5年前翻了一倍多,关系比较近的兄弟姐妹一般在1000元以上,关系好的邻居、朋友一般在200元左右,关系一般的同村人礼金至少100元。

  一位村民感慨地说:“现在农村过年办喜事的特别多,要是一年没挣到什么钱,都不敢回老家过年。”

  当前农村人情支出名目多、且单次支出金额高。调查显示,农民的人情支出主要包括嫁娶、生子、升学、丧葬四大类,且多数农户的单次人情支出金额在300元以上。据统计,被调查的农户2016年平均人情支出为5297.47元,且大多数在2000元以上,总体处于高支出水平。

  人情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较高,仅次于饮食支出。农户饮食的平均支出为6462.99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9.72%;人情的平均支出为5297.47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6.16%。

  人情变味,农户对人情支出却难以拒绝。问卷调查发现,超六成的农户赞同“人情猛于虎”“宁可负债,不能欠情”。

  “现在随礼(给礼金)的名目太多,结婚、丧事、做寿、生孩子,甚至考大学、参军都会请客吃饭,去了就得随礼。”调查人员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调研时,有村民表示,有些农户盲目跟风,为了面子,不考虑自身情况就大办酒席,支出多了,就想通过多收礼来弥补本钱。

  亲缘关系让位于业缘关系

  农村党员干部承担着基层治理的重任,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农村党员干部人情交往繁重,人情支出和人情收入金额都相对较高。

  传统亲缘关系在人情消费中的主导地位已逐渐让于业缘关系。农民人情支出的对象呈现多元化特点,且同事和朋友的人情支出发生率高、支出金额高。农户用于同事和朋友的人情支出平均金额分别为7385.71元和6426.39元,用于亲戚和邻居的人情支出平均金额分别为5719.87元与4837.62元。

  调查还显示,农户的日常交往范围越大、外出次数越多,人情支出就越多,且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人情支出金额不断攀升。

  课题组建议,应多措并举塑造农民人情消费新常态。通过深入宣传和移风易俗帮助农民摆脱不合理的人情消费。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降低人情消费标准,减轻农民的人情压力。同时以榜样示范培养人情交往新习惯。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倡导绿色交往方式,积极帮助农民形成健康的人情交往习惯。

  编后:超高的人情消费透支着农民家庭的财富,消解了贫困治理的长效成果。

  婚丧嫁娶、迎来送往中的人情风俗承载着人们交流互动、情感沟通之功能,埋藏着乡村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种子,需要精心呵护,正确引导。目前在我国各地,通过评选“移风易俗好青年”、村规民约倡导节俭办酒席、干部办喜事网上提前申报等种种举措、种种行动,推动着新社会风气的养成。

  归根究底,移风易俗关键在于百姓个人,期待更多新时代年轻人能身体力行,摈弃旧习惯、涵养新风气、引领新时尚。

   文化

  18  旧“娱都”,新魅力

  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解放西路为中心,周边1.5公里半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云集着数以百计酒吧、剧场、戏园等特色娱乐场所的“娱都”——“解放西”。

  长沙市天心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朱德军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个崛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娱都”,曾非常依赖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公款招待消费和形形色色灰色经济。随着“招待消费”退潮、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加强和消费群体变化,“解放西”旧业态难以为继,一度出现“关门潮”。

  长沙市天心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若飞介绍,面对“解放西”出现的新情况,天心区把文化创意产业名列六大产业之首,一方面加强对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监管;另一方面,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解放西”文化娱乐企业通过创新朝着“场所阳光、服务规范、受众多样、形象健康”的方向转型升级。

  如今,在“猴子”酒吧,世界电音界知名度很高的提雅斯多等海外DJ的演出观者如云;在“魅力四射”酒吧,创作团队结合当红影视剧排演的节目大受追捧;在长沙“笑工厂”,本土方言相声和小品座无虚席;在江西会馆、青山祠巷等地,湘剧、长沙花鼓戏、长沙弹词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戏新腔”再现生机……

  市民文化娱乐产业是一个最“喜新厌旧”的产业。长沙市酒吧KTV娱乐行业商会负责人彭登说,“解放西”告别旧业态后,如今湖湘本土新锐文化企业强势崛起。“原来湖南比北上广慢半拍,北上广比国外慢半拍,但现在我们基本能和亚洲最新潮流同步。”

  创立并经营“魅力四射”酒吧已有17年的李志说:“‘解放西’要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文化娱乐业发展模式,提升‘走自己的路’的自信。”

  “‘解放西’娱乐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意识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建设创新。”王若飞、朱德军等人认为,面对新时代,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应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放西”的探索之路还将继续前行。

   民生

  19  来,干了这杯葡萄美酒

  在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干旱缺水,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当地农民生活一度贫困艰苦。近年来,这些地区利用自身地域和环境优势,开辟了成片的葡萄园,发展酿酒葡萄产业。这里出产的美酒,不仅流向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佐餐佳酿,也带来了果农的甜蜜生活。

  葡萄园里的贫困户

  叶方国一家三口住在陕西省泾阳县兴隆镇张李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叶方国在离家不远的葡萄园基地负责巡视水井的状况。“比干农活儿轻松多了。”叶方国说,“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每年还有流转金和效益分红,国家给的5万元贴息贷款也都入股了,每年还能分红。”

  在泾阳县,像叶方国家一样的贫困户还有不少。为帮助他们脱贫,泾阳县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建立葡萄基地,在基地里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让他们就近就业。

  从2008年至今,泾阳县的葡萄种植面积从9000亩左右发展到了13万多亩,葡萄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张裕泾阳分公司与日新、和悦丰润等几家种植基地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保证了产品销路,从而改变了当地农民靠天吃饭的生存困境,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利器。

  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2012年,海富贵一家从山区搬到了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镇原隆村。去年8月,海富贵凭借拖拉机驾驶经验,在家附近的张裕酒庄找到一份工作。“现在每月能挣4000多元,活儿不累,比原来在外打工有保障多了,公司还给缴了‘五险一金’。”

  原隆村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长廊的核心地区。当地农民在把自家土地流转给酒庄种植葡萄的同时,还可以在葡萄基地或酒庄打工。

  为了建设优质葡萄和葡萄酒产区,宁夏制定了“大产区小酒庄”的发展模式,目前共种植酿酒葡萄57万亩,已建成和在建酒庄近200家。特别是摩塞尔酒庄,是一个集葡萄种植、生产、葡萄酒文化展示、会议接待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庄园,自2013年建成以来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还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脱贫攻坚的新动力

  泾阳县果品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邵宪景介绍说:“现在我们葡萄种植多数采用合作社的形式,葡萄酒公司和合作社签订合同,我们果品产业服务中心和张裕公司共同为园区提供定期的技术培训。”

  泾阳县的葡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已经达到了17个。除了张裕(泾阳)葡萄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外,还有一些小的葡萄酒厂建成,产业链条在逐渐完善,老百姓从中获益良多。

  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徐军也表示,葡萄产业带动性强,目前宁夏葡萄产业共为生态移民提供了约12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性收入近9亿元,人均3140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成为该区域农民就业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成为移民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