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申论资料
201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求是》精选二
http://www.hebeigwy.org       2011-09-22      来源:河北公务员网
【字体: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 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尚福林)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大力加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资本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能够有效促进资本形成、积聚和流转,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牢牢把握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积极拓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渠道,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全面加强依法治市,积极稳妥解决市场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使资本市场在市场规模、制度建设、体系结构、秩序维护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整体承载能力大幅提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逐渐发挥,初步具备了在更高层面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条件和能力。

 

  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阶段启动了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重点完善了询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推动发行人、投资者、承销商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自改革以来,新股价格市场化约束机制逐步形成,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底,共实现境内融资8773.8亿元,比2009年全年增长90.3%。其中,首发融资规模居世界前列,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增强了市场容纳能力,有效提升了直接融资比重。在融资分布上,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2010年前三季度上市的260家企业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243家,占比达93%。

 

  完善并购重组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行业升级。我们大力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并购重组,形成了鼓励上市公司创新并购重组方式、推动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体上市、规范借壳上市行为等10项具体措施。完善并购重组停复牌规则,严厉打击并购重组中的内幕交易行为。经过制度创新和规范发展,资本市场已成为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的主要场所。我国钢铁、航空、电信、煤炭、医药等行业通过整合推进整体上市,有力提升了产业集中度。2008年至2010年11月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额达8062亿元。

 

  引导和规范创业板市场发展,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创业板自2009年10月正式推出以来,市场各方积极有序参与,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10年11月底,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41家,总市值7103.96亿元。创业板的发展,适应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要,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对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促进产融结合、带动社会创新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占比达46%。

 

  稳步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改善市场运行机制。在充分考虑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全面引入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从目前情况看,市场交投比较活跃,总体运行平稳。这两项创新业务的平稳推出,有利于改善市场运行机制,改变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单边市”的运行格局,丰富了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特别是股指期货的推出,结束了我国只有商品期货、没有金融期货的历史。截至2010年11月底,融资融券交易金额累计901.26亿元,其中融资交易金额累计883.75亿元,融券交易金额累计17.51亿元;股指期货累计成交4128.42万手,成交金额36.67万亿元。

 

  积极配合宏观经济调控,促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为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对已受理的房地产类重组申请征求国土部门意见,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融资,防止盲目扩张。2010年以来,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在境内成功上市。随着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我国金融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经济金融体系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二、以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资本市场面临的战略任务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需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资本市场面临的战略任务。

 

  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近年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展迅速,但总体上银行间接融资仍占据主导,直接融资比例明显偏低。这种融资结构,宏观上使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加大了风险隐患,微观上不利于平衡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拓展资本市场覆盖面,在注重发展股市融资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完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结构面临着再调整、再平衡,我国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受到资源和环境制约也难以持续。借助资本市场集聚和配置资源功能,既可以迅速筹集大量资金,将分散的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资本,为“转方式”和“调结构”开辟增量资金来源,又可以调整存量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领域。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健全层次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才能加快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高效结合,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多元化的金融资产管理渠道。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0年增长了10倍。目前境内个人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有效账户数达1.3亿,机构投资者有效账户数约60万,股票市场已成为管理社会财富的重要平台。随着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各类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资本市场提供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完善不同风险的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市场交易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满足居民财富管理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需要不断改善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资本市场能够提供一套引导资源合理流动、促进创新、鼓励创业、择优汰劣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资本市场在市场准入、信息公开、并购重组、退市等方面有严格透明的制度安排,也有利于满足经济社会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要不断完善市场化的发行机制和高效的二级市场交易机制,增强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将资源导向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行业,有效提升资本市场弹性和运行质量。

 

  三、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全力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中国证监会将坚决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拓展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我国直接融资体系中,股票市场规模较大,债券市场规模较小,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认真落实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安排。逐步健全债券发行、结算、信用评级和监管体制,完善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研究建立适应债券市场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交易机制。切实提高审核效率,积极扩大公司债券规模。研究推进实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发挥债券市场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中的功能作用。

 

  第二,积极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工作,研究推进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市场建设。继续大力发展主板、中小板市场,鼓励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发行审核与持续监管机制,研究建立创业板再融资制度,推动创业板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平台。探索建立交易所市场各板块之间的转板机制,积极推进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创业板公司退出机制,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第三,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提升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坚持稳步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稳妥推动重要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上市,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新品种上市机制。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等功能,继续探索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模式,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股指期货市场监测和风险防控,健全跨市场监管制度安排,全力维护股指期货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研究推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其他金融衍生产品,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

 

  第四,创新市场体制机制,促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认真落实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措施,从申购、询价、配售等环节继续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培育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约束。稳步扩大融资融券试点,适时推出转融通等配套制度。着力完善并购重组市场化制度安排,提高并购重组的审核效率、透明度和规范度。推动部分改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整体上市,减少关联交易,解决同业竞争,促进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结合实体经济需要,完善以风控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的产品和业务创新机制。

 

  第五,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有效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坚持不懈地抓好常规监管,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合规管理、分类监管等措施,加快完善诚信数据库和诚信监管机制,构建行政监管、自律管理和市场约束为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内幕交易综合防治体系,强化监管协作,保持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强化稽查体系建设,提升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打击能力,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积极探索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维护资本市场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作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黄坤明)

 

  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结合实际,健全组织,制定规划,形成机制,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乡镇、学习型社区(村)、学习型家庭为重点,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不断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政治责任

 

  牢记宗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市委提出,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杭州要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继续领跑全省、领先全国,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做到以学习增长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学习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以学习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制定并落实学习计划,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使学习成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心组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

 

  认清责任,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认识到,不学习难以胜任本职工作,难以执政为民,难以担当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任,必须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市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城市”开展专题调研,开展建设学习型城市思路和对策研究,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强化领导责任打下基础。

 

  立足发展,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市委坚持以学习谋划发展,以学习推动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杭州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各级党组织成为推动全社会学习的中坚力量,职能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乡镇、学习型社区(村)、学习型家庭,使学习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充分利用“公务员大讲堂”、“干部学习新干线”、“市民大学堂”、“吴山论坛”等干部群众喜爱的学习活动场所和平台,扩大学习的覆盖面,提高人民群众对学习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群众性。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兴起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热潮。

 

  二、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

 

  领导带头学习。杭州市、区县(市)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争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和大力推动者,组织阅读中宣部、中组部推荐书目,并增加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内容学习的分量;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报告会”平台,市委书记任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由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素质。在认真抓好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积极运用专题报告、主题发言、下访考察、课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学习,实现统一思想与理清思路、学习理论与研究问题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效果。

 

  认真组织宣讲。各级领导发挥自身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重视运用学习成果,带头向基层党员群众进行宣讲,积极做带学、促学的表率。市领导、市直各部门和各区县(市)领导利用下访、调研和检查工作的时机,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为基层干部群众作主题宣讲报告,促进全社会学习风气的形成。各城区利用各自的理论学习讲坛,由“一把手”进行形势政策宣讲,宣讲对象扩大到所属区的全体党员干部。在各级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各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家庭等各个层面都积极投身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活动。

 

  规范学习制度。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市委统一领导,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报告宣讲制度、典型表彰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学习档案制度、检查督查制度、计划总结制度和决策论证制度共10项制度。市委宣传部、组织部等有关单位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在制度的规范下,学习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的实现得到保障。

 

  三、紧密结合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破解“七难”问题,致力改善民生。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目标,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破解“七难”问题范畴,紧紧围绕关注帮扶困难群众、促进充分就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交通“两难”、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开展理论学习,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关注城市居民,又要关注农村居民;既要关注本地居民,又要关注外来创业务工人员;既要关注全体市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又要关注困难群众、低收入阶层生活品质的明显改善。以“走进基层、破解七难”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求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健全领导干部蹲点调研、下访约访和民主恳谈制度,推动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和执行不力行为的问责力度;深入开展“三服务一满意”实践活动,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抓好“96666”投诉受理,推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等创建工作,有效转化了学习成果,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增强创新能力,推进城市建设。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在全市党员中倡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配合区县举办“一把手论坛”,各街道、部门一把手轮流走上讲台,谈发展、谈体会,使党员干部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开展“我在岗位上干了什么?离开岗位后留下了什么?”主题大讨论,掀起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热潮。市委宣传部坚持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组织开展机关党员结对帮扶、服务文化创意企业、文化下乡和“杭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家谈”等活动。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城市发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倡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结合、与部门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相互学习与自我修养锻炼相结合,读书、修身、立德相结合,推进理念、知识、工作方式有效更新。各机关各部门围绕推动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升级、服务基层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深化“三力(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提升”,把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融入服务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

  (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部队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解正轩)


  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主席高度重视军队文化建设,号召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并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主席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把握我军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难得机遇,加强实践探索,积极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先进军事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深刻认识军事文化塑魂育人、增强军队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对军队来说,文化是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对锻造军队的软实力,塑造军人特有的信仰、信念和价值追求,有着重要作用。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对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不断增强广大官兵的军魂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深入持久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等等。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科学阐明了先进军事文化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揭示了先进军事文化对强化官兵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赋予先进军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把我们对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占领军队思想文化阵地、保持官兵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的迫切需要。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传承我军优良传统、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培育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境外敌对势力也越来越把文化作为对我进行思想政治渗透的重要领域和渠道,他们借助各种文化产品,通过各种文化传播途径,竭力推销其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必须大力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以先进思想文化应对腐朽思想文化渗透。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思想文化领域复杂斗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更加有效地发挥科学思想理论和正确价值观念对官兵的教育引导、熏陶塑造作用,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对部队的侵蚀影响,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不断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凝聚军心士气、激励官兵有效履行使命的必然要求。先进文化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先进军事文化凝结着我军官兵共同的信仰信念、目标追求和高尚的伦理道德,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把部队凝聚成为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先进军事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能够激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持续旺盛的战斗意志,把部队锻造成为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推进,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新的历史使命呼唤新的军事文化,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迫切需要我军官兵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人文情怀,需要丰富深厚的文化作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先进军事文化就是与履行新使命相适应的文化。只有把握信息化战争特点,紧贴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适应军队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推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才能用更多更好的文化成果,激励官兵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形成了特色鲜明、魅力四射的先进军事文化,为我军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优势和不竭动力。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中,先进军事文化培育和锻造了一代又一代优秀革命军人。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我军官兵成分结构的变化,部队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他们既喜欢时尚娱乐,更渴望学习文化、欣赏艺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官兵提供更多高品位、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和更优质的文化服务,陶冶官兵情操,纯正官兵品德,滋润官兵心灵,在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二、坚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保持我军军事文化的先进性

 

  正确价值观是先进文化的内核,先进文化以弘扬崇高价值为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精神向导。胡主席提出并系统阐述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我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贯注其中,作为主线充分体现,始终坚守精神高地,走在时代前列。

 

  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彰显先进军事文化深刻的思想道德内涵。一种文化能否成为先进文化,根本在于它有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先进军事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和官兵价值追求的统一。我们要发展的先进军事文化,从思想道德内涵讲,就是彰显忠诚至上,充分表现官兵爱党爱国爱人民政治立场和思想情感的文化;就是彰显使命至上,充分表现官兵恪尽职守、甘于奉献、英勇善战崇高品格的文化;就是彰显荣誉至上,充分表现官兵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风貌的文化。抓住了这些本质属性和特征,先进军事文化就有了深刻的政治意蕴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要求,贯穿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有着深刻影响和主导作用。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上聚焦用力,把文化熏陶与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培育工作的合力。要善于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展示广大官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和先进事迹。要形成舆论宣传态势,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官兵。部队和院校文化活动,要突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鲜明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让官兵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陶冶、获得启迪。

 

  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旗帜,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导向作用。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魂”,以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为“源”,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始终保持军事文化的高格调。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始终注重精神内涵,同时不降低艺术标准,不搞空洞说教;坚持高品位、通俗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高雅而不玄奥,通俗而不媚俗;坚持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始终牢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广大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的职责。先进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要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当好生力军和排头兵,为全社会进一步巩固共同理想信念、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发挥重要示范和促进作用。

 

  三、紧贴时代发展、使命任务和官兵实际,准确把握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基本着力点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扎根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沃土,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资源、打造平台、拓展途径、积极创新,努力把我军军事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丰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资源。民族传统武德文化和我党我军革命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源头活水。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画卷,军事文化如朵朵奇葩争奇斗艳。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军事文化,更是辉煌壮观。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代表的军事理论博大精深,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各具特色的部队革命精神光耀千秋,这些革命传统文化的结晶,影响深远,历久弥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武德文化宝库,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传统,做好历史经典、红色资源和军事理论成果的整理研究工作,同时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军事文明成果,使先进军事文化根基深厚,枝繁叶茂。

 

  建设多姿多彩的军营文化,形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先进军事文化生态。军营文化,是官兵享受军事文化发展成果、接受文化熏陶启迪的重要阵地,也是官兵直接参与先进军事文化创造的广阔平台。近年来,全军部队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开展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军营文化活动,形成了许多反映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的军营文化建设成果。要根据部队职能任务和建设特点,总结部队军营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的军兵种文化和部队文化。利用重要节日、重要时机、重要活动和重要场合,举行升旗、授衔、宣誓等活动,发展激励斗志、鼓舞士气的仪式文化。着眼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陶情励志、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把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重点,开展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组织业余文艺创作演出,推动军营文化活动普及提高。加强军营文化环境建设,完善图书室、军史馆、荣誉室、俱乐部、运动场等场馆设施,搞好灯箱标牌、橱窗板报、挂像雕塑等环境布置,营造浓厚的军营文化氛围。

 

  打造高品质军事文化产品,牵引带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整体发展。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突出重点,通过抓精品力作带动整个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的需要出发,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追踪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前沿,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反映我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生动鲜活的军队建设实践和丰富多彩的当代军人生活,实现军事文化创作生产的新突破。实施军队文化精品工程,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社会影响广泛的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书法、广播剧等作品,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准的军事文化品牌。加大对优秀军事文化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把好的作品推向部队、推向社会,充分发挥文化精品在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中的龙头作用。

 

  发展军事文化传播媒介,巩固和扩大先进军事文化阵地。报刊、图书、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介既是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军已有的一定规模的军事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报纸、期刊和电视军事频道、电台军事栏目等,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广大官兵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加快军事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拓展军事文化发展的新领域,提高军事文化传播能力。要深入挖掘军事出版和新闻宣传资源的潜力,推进图书报刊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技术升级,进一步发挥优势、形成强势。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加快发展军事网络以及部队局域网,推进优秀军事文化精品数字化工程,加强具有我军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积极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载体,开辟官兵获取信息、学习娱乐和交流的新空间。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军事文化的发展活力。胡主席明确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面对社会环境、军事实践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军事文化创新。要积极推动军事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注重增强内容的原创性、独创性,汲取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团结和谐等新的理念,及时注入科技、时尚、互动等新的文化元素,善于运用先进手段发展和传播先进军事文化,增强军事文化的时代感和影响力。要营造有利于军事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坚持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坚持以文化优势项目和重点项目为牵引,构建有利于文化创新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军事文化人才骨干特别是名人名家的作用,注重在参与完成重大任务中锻炼培养年轻人才,形成优秀文化产品和人才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